李老三抬头瞥见她,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头继续劈。

……

张家的院子里传来一阵凄厉的狗叫声。

姜婵脚步一顿,隔着篱笆缝隙往里看。

张家的大黄狗被拴在木桩上,张屠户手里握着刀,正跟它对峙。

“老黄啊……别怪我。”张屠户的声音发颤,“路上没粮食喂你……”

狗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呜咽着往后退,尾巴夹在腿间。

张屠户的儿子一个半大孩子突然冲出来,一把抱住狗的脖子,“爹!别杀老黄!我不吃饭了,我省下来喂它!”

张屠户的手抖了抖,最终还是一刀捅了下去。

狗没立刻死,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血溅了一地。

孩子瘫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姜婵别过脸,继续往前走。

……

孙婆婆的院子里静悄悄的。

姜婵站在篱笆外,看到老人正坐在门槛上,一针一线地往小桃的衣襟里缝铜钱。

孩子的衣服已经被拆开了一层,里面密密麻麻缝了好几枚,孙婆婆的手很稳,针脚细密,像是要把这辈子攒下的家底都藏进去。

小桃乖乖坐着,不哭不闹,只是偶尔小声问:“阿奶,缝这么多,衣服会不会太重?”

孙婆婆没回答,只是摸了摸她的头,继续缝。

姜婵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汉子正在吵架。

“陈二!你家的板车必须带上我娘!她走不动!”

“放屁!我自己家粮食都不够放,哪还有空位?!”

“你还有没有良心?!去年你家房子塌了,是我爹带人帮你修的!”

“良心?良心能当饭吃?!”

争吵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了推搡。

姜婵站在远处,冷眼看着。

天色渐暗,姜婵转完一圈,回到了自己的草棚。

她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村子。

哭喊声、争吵声、狗叫声……

“呵”她轻笑一声,推门进屋。

第6章逃荒起程,痛苦诀别!

五日后。

天刚蒙蒙亮,柳树屯便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村口枯死的老槐树下,黑压压挤满了人,像一群受惊的麻雀,嘈杂而惶然。

姜婵背着包袱站在人群边缘,目光清冷。

整个柳树屯的人几乎都在这儿了。

男人们肩上的扁担被沉甸甸的破箩筐压弯,箩筐里塞着鼓鼓囊囊的被褥和零星家当,随着他们焦躁不安的挪动,发出吱呀的呻吟。

女人们背上捆着硕大的包袱,压得她们不得不佝偻着背脊,一只手死死拽着肩上的带子,另一只手则紧紧攥着身边或懵懂或哭闹的孩子。

几辆吱呀作响、仿佛随时要散架的板车被推搡着,上面堆叠着锅碗瓢盆和衣物粮食,每一次颠簸都牵动着推车人脖子上绷紧的青筋。

队伍的最后方,几个老人孤零零地站着,他们没有背包袱,也没有推车……他们是自愿留下的。

刘老太拄着一根磨得油亮发红的枣木拐杖,颤巍巍地站在自家儿子刘大壮面前。

刘大壮身材高大壮实,此刻却像个被抽走了筋骨的无助孩子,肩膀塌陷下去,眼圈通红,厚厚的嘴唇微微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刘老太伸出枯瘦的手。

她动作极轻,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小心翼翼地拍了拍儿子厚实的肩膀,“走吧,”她的声音沙哑干涩,“别惦记娘了,走得远远的,找个活路。”

刘大壮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