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时钰瞧着那块猪前腿还算新鲜,很适合用来做包子吃,便开口询问价格。

见她问价的对象是豕肉而非羊肉,原本满面堆笑的小贩立刻把脸耷拉下来,扫了扫木板角落用来当作添头的猪肉,随口道:“豕肉啊,八文一斤。”

唐朝的一斤约是十六两,再添四两便是后世的整两斤,花一斤的钱能带走两斤,怎么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赚了?

崔时钰眼里只有便宜新鲜的猪肉,压根没时间跟小贩置气,买下一斤便拎着回家了。

事实证明,像郭阿叔那般热心肠的商人着实罕有。

正因为对方这副热忱心肠,崔时钰才不好意思一直占人便宜,这些天买鱼一直坚持让他按正价算账,对王五娘也是如此。

她意图让对方成为未来的合作伙伴。

开饭馆嘛,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必须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正因如此,选择蔬菜、水果、肉、米面粮油等等必需品的供应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像刚才那种利益至上、不讲人情,眼睛里只有钱的人,绝不会成为她日后的合作伙伴。

拎着猪肉回到家后,崔时钰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对这些猪肉进行处理。

本朝骟猪技术已经出现,即“犍猪法”,但相较后世并不完善,即使是经过阉割的猪肉也依然存在异味。

对此,崔时钰有自己的一套解决路子。

她先将买来的猪肉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期间多次换水,让血水充分渗出,浸泡一个时辰之后,血腥异味便能除去七七八八。

接着在锅中放葱段、姜片、花椒等香料,添水煮开,将浸泡后的猪肉放进去煮上一刻钟。经过这些香料的去腥增香,猪肉中的异味、血水和杂质便被进一步去除了。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将焯水后的猪肉捞出晾凉,再用少许米醋涂抹在表面轻轻搓洗,用清水冲洗干净。

浸泡、焯水、搓洗,再用调味料稍作腌渍,如此,猪肉便脱胎换骨,一丝怪味也无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崔时钰用两条猪前腿肉制了一碗精心调制的肉馅。

因着猪肉新鲜,调味料便不必放得太繁复,只需放盐、酱油、一小把切得细碎的葱花姜末,再撒入少量花椒粉即可。用竹筷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搅好的肉馅儿黏稠有劲、肥瘦相间,鲜嫩多汁。

肉馅盆旁边是一个和好的面团,看起来色泽微黄,软硬适中。

这时候主要通过石磨、杵臼将小麦磨成粉末,精度有限,产出的面粉里面麸皮极多,质地粗糙,颜色也相对较深,淡黄色尤为常见,甚至还有浅棕色。

崔家姐妹三人从前经常吃的胡饼大约就是用这种面粉做的,颗粒感极强,崔时钰有点吃不来,前两日去找篾匠定制了一个专门用来筛面粉的筛网。

按照她的要求定制出来的筛网孔径细小,能够有效分离麸皮与面粉中的其他杂质。虽然这样筛出来的面粉仍达不到后世白面的细腻程度,但口感明显比之前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总的来说,崔时钰还算满意。

这可不是乱花钱,而是合理投资。

她将面团分成数个大小相同的剂子,放在掌心揉成圆球再略略按平,用擀面杖从面团中间向外轻轻擀开。

如此擀出来的面皮厚薄均匀,且中间稍厚、边缘稍薄,用这样的面皮包馅儿不易破底,顶部捏褶时也更容易。

拿起一张擀好的面皮放在手心,另一手用木勺舀起一勺肉馅轻放在面皮中央,崔时钰手指蘸了点清水,沿着面皮边缘轻轻一抹,而后将面皮对折,两根手指灵巧地捏出褶皱一个小笼包便包好了。

没过多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包子便在案板排起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