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父母早逝,只剩下徐文州与徐文蓉兄妹俩相依为命。

家中并不富裕,徐文州一边读书一边在镇上做工抚养妹妹,也时常会为了改善生计去江中捕鱼换钱。

但饶是徐家较为清贫,兄妹二人还是执意要留下怀着身孕、居无定所的衔霜。

衔霜心怀感激,便也总想着在徐家做些做饭浣衣的事情来表示回报,却总是被徐文蓉板着脸“教训”道:“这些都有我呢,衔霜姐你怀着孕,就该多歇着才是。”

八个月后,衔霜生了个女儿。

她给女儿取名为岁欢,只希望她今后能够岁岁欢愉。

岁欢出生后,徐家更热闹了,因着衔霜身患哑疾,不便于教岁欢说话,徐文州和徐文蓉便担任起了这项任务。

而岁欢很聪明,半岁大的时候就学会了喊“娘亲”,紧接着就是“蓉姨”和“爹爹”。

不知怎地,这孩子像学不会“叔父”似的,很固执地一个劲唤徐文州“爹爹”,怎么改都改不过来。

衔霜见实在掰不过来这孩子,只能有些窘迫地同徐文州比划:【徐大哥,岁欢不懂事,冒犯到你了。】

徐文州却像是一点也不介意似的,笑得很是温和:“怎么会是冒犯?岁欢这么可爱,能当她的‘爹爹’,该是我的荣幸才是。”

大概也是岁欢半岁大的时候,衔霜身子调理得差不多了,在徐文州的帮衬下,和徐文蓉一起在关川镇开了一家面馆。

一开始是衔霜一人负责掌厨,而徐文蓉负责给她打打下手,招待客人。

但后来面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两个人总是忙不过来,便干脆在面馆里另外请了两个专门负责打杂待客的小工,而徐文蓉跟在衔霜后头学会了下面的这项手艺。

衔霜通过开面馆也存下了些银子,除却她和岁欢的一定开销外,她把余下的银钱一并给了徐文州,却意外地遭到了他的拒绝。

她坚持要给他,并比划着同他解释,她和岁欢一直在他家中白吃白住,又一直受他们照顾,这样大的恩情,她心中不安。

况且她做面馆生意的本意,也是希望徐文州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辛苦做工,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读书考功名上。

“哎呀,衔霜姐,你就别为难我阿兄了,他怎么可能要你的钱呢。”徐文蓉帮着徐文州劝她,面上却是一副看透不说透的神情。

衔霜那时还不明其意,直到后来徐文州同她求亲时才明了。

她并不知晓徐文州是何时对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思,不过坦白来说,他待她一直极好。

为了能看懂她的比划,他不知从哪翻出了一本专门讲哑巴手语的小册子,把其当读书一般细心钻研。

他知道她也想要学习读书识字,即便他再忙,每日也都会抽出闲暇教她。

但衔霜仍是拒绝了他。

她认真地同徐文州比划:【我这样的人t,还带着岁欢,就不拖累徐大哥了,徐大哥今后若是读书考中了功名,一定能娶一个更好的女子。】

徐文蓉后来悄悄同她道:“我阿兄,那就是一个死脑筋,之前一心想要考功名,从来就没想过想过娶妻生子这回事,直到后来碰到衔霜姐你。”

“他这样的人,喜欢你就是喜欢你,压根就不会在意你说的那些事,更不会嫌弃你,你瞧他对岁欢多好,岁欢也早就把他当成了亲爹爹。你当我阿嫂,咱们亲上加亲多好啊。”徐文蓉说。

话虽如此,但衔霜心里知道,她拒绝徐文州,不单单是因为这些,还因为她其实并不喜欢徐文州。

她感激他,敬爱他,把他当作兄长一般,可对他却全无一丝半点的男女之情。

“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嘛!”徐文蓉又说了,“你之前只把我阿兄当大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