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两位叫道:“大姐!大哥!”随即,伸出双手去,分别握住了青铜爸爸和妈妈的手。

几年不见,她们觉得青铜的爸爸、妈妈衰老了许多。望着青铜爸爸和妈妈枯涩、暗淡的脸色和已经显出佝偻的身体,两人心里不由得一阵发酸,紧紧抓住他们的手,半天不肯松开。

村长说:“你们说话。我先走了。”村长便走了。

两个阿姨一个高一点儿,一个瘦一点儿,一个戴眼镜,一个不戴眼镜。戴眼镜的姓黄,不戴眼镜的姓何。

两人坐下后,黄阿姨说:“这一走,就是几年。我们心里常想来这儿看看葵花,看看你们。但一想到你们一家子过得好好的,就不忍心打扰你们了。”

何阿姨说:“孩子们在这边的情况,我们都在不时打听着,都知道她在这里过得很好。我们几个都商量过,说谁也不要去大麦地。怕惊动了孩子,惊动了你们。”

话题慢慢转到了接葵花回城上。

妈妈眼睛里一直含着泪。

两个阿姨将城里的具体而周到的安排一一告诉了他们。在哪一所学校读书(城里最好的学校),在哪一家生活(就是在黄阿姨家,阿姨家有一个跟葵花差不多大小的女儿),在什么时间里回大麦地看望爸爸妈妈(寒暑假都在大麦地住),等等。一听,就知道人家城里是很费心的,并方方面面地考虑得很周全。

黄阿姨说:“她永远是你们的女儿。”

何阿姨说:“你们想她了,也可以去城里住。市长亲自通知了市委招待所,让他们随时接待你们。”

黄阿姨说:“知道你们舍不得。放在我也舍不得。”

何阿姨说:“孩子自己也肯定不愿意走的。”

妈妈哭出了声。

两个阿姨一边一个地搂着妈妈的肩,叫着:“大姐,大姐”她们两个也哭了。

里里外外的站着不少大麦地人。

黄阿姨对他们说:“不是为别的,也就是为了孩子好。”

大麦地人,已经不像前些时候要坚持拦着葵花不让进城了。他们在慢慢地领会城里人的心意与心思。

两个阿姨当晚就在青铜家住下了。

第二天,村长来了,问:“怎么样?”

黄阿姨说:“大姐答应了。”

村长问:“都答应了?”

何阿姨说:“大哥也答应了。”

村长说:“好,好,好啊!这是为孩子好。我们大麦地,是个穷地方。我们有点儿对不住这闺女呢。”

黄阿姨:“她要是个懂事的闺女,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大麦地的恩情的。”

村长说:“你们不知道这闺女有多懂事。这闺女太让人喜欢了。她一走,剜的是他们两个心头肉呢!”他指了指青铜的爸爸和妈妈。

两位阿姨不住地点头。

“还有那个哑巴哥哥”村长揉了揉发酸的鼻子,“葵花一走,这孩子会疯的”

妈妈失声大哭起来。

村长说:“哭什么哭什么!又不是不回来了。到哪儿,都是你的闺女。快别哭了。我们可说好了,孩子上路时,你可不能哭。你想想呀,孩子日后有了个好前程,应该高兴啊!”他用一只指头擦着眼角。

妈妈点点头。

村长给了青铜爸爸一支烟,并给他点着。村长抽了一大口烟,问:“什么时候让孩子上路?”

两个阿姨说:“不着急。”

村长问:“那轮船就停在那儿?”

黄阿姨说:“你们县长与我们市长说好了的,不管多少天,这轮船也得在这儿等。”

村长说:“那就快把孩子叫回来吧,好好呆上几天。”

妈妈说:“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