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越发逼近,教室里也多了不少的人,还是按照早上的位置坐好。

朱清谷还是最后一排。

后排靠窗,王的故乡。

教室四角,王的镇守。

教室角落,王的领土。

讲台两侧,王的墓场。

……

不过肯定是没有人敢迟到就对了。

朱清谷以前都是坐中间,后面经常是轮不到她们抢夺的,后面位置的美妙现在她又一次体验到了。

能够把前面所有人的动静收于眼底。

时间一到,茅鹤轩就上台了,依旧是说了开场语,介绍了一位叫做鲁桡的教授,看上去十分的成熟稳重。

鲁桡要说的论题是宋夏关系对宋朝经济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论题,不知道这位鲁教授要怎么展开?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自然是多方面的影响,外部的因素影响也不小,尤其是对于宋朝这个特殊的非大一统国家来说。

宋辽、宋夏关系其实都是很值得一提的论题。

而且那个时候呈现一种三足鼎立的态势,三角形是相对稳定的,无论是宋夏还是宋辽关系,其实都不算特别好处理。

鲁桡也是老讲师了,而且这一次课也是经过设计的,开头三言两语就已经把在场所有人的思绪带入了其中。

下面的人也有些人记录东西的动作都有些放缓了。

“……从宋太宗之后,西夏问题也一直是影响宋朝外交内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李元昊称帝之后,宋朝为了防备西夏,更是在军事方面不断的进行调整。”

“军力有所上升,但同样的也给中央带来了更多的财政压力,这一份压力又反过来影响宋朝朝廷经济政策,使得政策摇摆不定,加剧了民众和官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内部的官商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矛盾,而外部的也是冲突不断。”

“西夏还影响着宋朝对辽政策,总之研究西夏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时间段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

“当然我们在这里主要讲的还是经济。”

“财政压力过大之后引发的盐法、茶法、货币和对外贸易的变动,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鲁桡站在讲台前面,他是个地中海发型,带着眼镜,看上去就是一副学者考究的气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包括讲课也习惯了很平,不过却是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当中就让诸人听了进去。

放出了一份地图,他就已经开始论述西夏的由来。

先是说到现代人是怎么开始研究西夏,起初研究西夏的记载很少,基本上都是被记录在《宋史》或者是记录在《辽史》当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私人编纂的书籍。

西夏本身的文献资料在西夏灭亡之后,西夏文就已经失传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位俄国探险家在西夏黑水城发现了大批的西夏文物,也因此对西夏的研究有了巨大的突破,只可惜很多西夏的文物被放在俄国的博物馆当中,华夏人迟迟不能拿回来。

也是经过多方的对比,我国的一些学者才整理并且刊印了黑水城遗址出土的汉文西夏文对照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这使得学界对于西夏的研究更深入,后面敦煌遗址也在陆续出土西夏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也对西夏的研究有了贡献。

说到西夏的许多文物被俄国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封锁收藏着大部分的时候,鲁桡也有些无奈和愤慨。

天幕下的许多人也想到了华夏的许多宝贝在战乱的时候被那些强盗给抢夺离开。

朱棣想起来有一回看到后世的弹幕说他赠送给活佛的剑被藏在别国的博物馆里,就又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