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的抄录之人也开始迅速的勾画起地图来。
“瓦剌强大,也先日益骄横。”
“本来瓦剌和明朝有朝贡贸易的关系,但总是借着朝贡讹诈赏赐。”
“本来瓦剌每年的贡使不应该超过五十个,正统四年之后,每年瓦剌使者超过两千人,并且称作是三千人,要求要三千人的赏赐。”
在明太祖朱元璋初期的时候就定下了这种‘薄来厚往’的朝贡制度,并且还把朝鲜、日本等国家列为不征之地,这些东西写进了《祖训》里。
要是老朱知道那些地方可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就好了,比如说某岛有座银山,开采了几百年都还在开采。
不过这也只是朱清谷的畅想。
她在心里迅速过了几秒钟的各种想象,又紧接着说,“王振决心戏弄一番,一定要按照人数给,也降低了马价,也先大怒,率领瓦剌大举南下。”
“这个消息传到京城,群臣忿忿,王振劝服朱祁镇领兵亲征,就像是曾爷爷永乐皇帝那样,于是他们准备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五天,就匆忙带着大军离开。”
“列位臣工皆言不可轻出,王振不听,最后朱祁镇带走了不少的文臣武将。”
天幕之下懂兵事的人都惊呆了。
就连不懂的都很奇怪。
张林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刚娶了老婆,也大喇喇道,“就俺家迎新妇,也不止准备五天,这五十万人五天能准备得好人嚼马用的吗?”
“五天?”赵匡胤都气笑了,好歹这终于不是他宋朝的了,但是为什么要拿这个迟早会败,并且败得惨烈,甚至输得像是天幕上说的那样一点皇帝的下限都没有了的明朝皇帝和那什么宋徽宗宋钦宗比?
赵匡胤有预感,这定然也是两个绝世昏君。
想到这里赵匡胤就觉得血直冲脑袋,他赵家是得罪哪路天神了,竟然还有不少的昏君?!
五天够解决什么?五天一下子就过去,光是筹集粮草,尤其是够五十万大军用的,就用不止五天了。
这一点诸葛亮十分明白,他微微一叹,天幕之上的一些东西真的能够让人引以为戒。
“五天?”朱元璋气得都说不出话来,还学朱棣?
好歹老四也是自己带过兵的,你一个没带过兵的又在这里听信什么太监的话,连文臣武将都带去了,带这么多文臣去干什么?
带过去送死?
朱元璋想都不敢想,越想越觉得这就是一个废物,地上的泥团,牛拉出来的屎,都比朱祁镇的脑子有用。
难怪会有猪骑朕这个外号!
朱清谷也并不知道天幕引起的轩然大波,反而还在推波助澜,“八月初,大军抵达大同,前线皆败,而朱祁镇信任的王振掌管军政事务,却因其怯战不敢上报。”
第36章 外号土木堡战神3
“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即便是这样地位的人在王振面前都要膝行,户部尚书请求皇帝回京,但是王振让他跪在草丛当中,晚上才能够回去,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
“随行的文武大臣都不能随意干预军政,所以军中乱了起来。”
“大军惨败,王振惊慌撤退,但是在撤退过程当中,王振又开始懂小心思了,他想要衣锦还乡炫耀一番,所以就劝说皇帝经过他的家乡蔚州。”
“可是大军往那边去,他又觉得不对了,又怕大军踩坏了他的庄稼,又让大军改道。”
“路线频繁更改,导致大军疲累不堪,到宣府的时候,瓦剌大军也追上来了,大明3万大军就这样全军覆没,朱祁镇一路逃窜,最后被瓦剌在土木堡抓住。”
“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
天幕之下不知道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