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派系复杂,起先是有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等等派系复杂。

他在的时候,或者是诸葛亮在的时候尚且还可以压制一下,但是只剩下刘禅,估计很难。

……

天幕之下,诸葛亮也已经眼眶微热,毕竟刘禅的确是自己看着长大的。

现在又一声一声热切的喊着相父,怎么能够不让人担心呢?

估计天幕之上的那个诸葛亮走了也是百般不舍的。

“诸葛亮病逝之后,刘禅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主张休养生息,又提拔董允、费祎协助理政,后来三人相继去世。”

“蜀汉陷入青黄不接、无人可用的境地,这个时候刘禅宠幸宦官黄皓,朝政日益荒废,姜维统兵在外,屡次兴兵北伐,收效甚微。”

“后来曹魏大军分三路伐蜀,刘禅举国投降,刘禅被封安乐公。”

“但是姜维依旧没有投降,他诏命姜维投降,姜维怒不可遏,还想要复国。”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也死在自己的计策当中。”

“绝大多数的朝代是以帝王的结局而决定,唯独汉末的终结是以将军姜维的死落下帷幕。”

画面当中,年迈的姜维在围攻当中选择了自尽,临死之前他还在想着丞相诸葛亮的嘱托。

最后天幕之上是以年轻之后姜维拱手的模样出现,“老将军,可知道天水姜伯约?”

“姜伯约……若是有机会,一定要更先见见哈哈!”赵云想起了‘云大怒’的时候,弹幕之上偶然提到过的一句,又看到现在姜维依旧是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样,已经有了诸多的感慨。

刚开始刘备还有些感慨,可是刘禅后面宠幸宦官的时候,就想要揍孩子了。

第264章 出师表

刘备着令人把刘禅提过来,然后怎么看都不顺眼,然而这个时候的刘禅就已经知道抱诸葛亮的大腿了。

“相父,相父,救命!”

诸葛亮把人护在身后,对刘备说,“大王,王太子还小。”

刘备怒气冲天,“过来!”

刘禅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不过!”

“过来!”

“不过!”

“过来!”

这一对父子还在这里较劲,蜀汉阵营里不免也有人起了想要动歪心思的想法。

天幕之上还没有结束。

而是逐渐浮现出了一道带着沧桑的声音,他一字一句的念着《出师表》,那就是一个长辈对于一个小辈的殷切关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一直到末尾,大家才发现,刘禅用的那几个人全部都是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提到过的。

估计诸葛亮自己也想不到刘禅比这些人能活多了。

而后世人也是用大白话来解读出师表,于是天幕下更多的人也就明白了。

许多人平民百姓识字的途径都是通过天幕,他们没学过历史,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就是听着天幕说,觉得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可是天幕一把出师表用大白话说出来之后,他们一下子就知道了。

总结一下出师表就是

[你爸走得早,现在也不太平,你要多学学你爸,不要寒了老兄弟的心,你长大了要自己想一想。]

[老人们都是风里雨里一起过来的,要信任他们。小郭、老费、董哥都有经验,你要和他们多学学,看看他们怎么做事,怎么说话的。]

……

[你爸走了之后,叔叔我愁啊,就怕对不起你爸留下来的基业,叔叔要去开拓市场了,你要对家里大小事情多上点心……]

[不知不觉话就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