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主要就来说一说华夏的主粮史。”朱清谷掷地有声,语气温和。

新弄的纸张很好用,刘彻一用就已经喜欢上这些轻薄的纸张了,而且由上及下,这些轻薄的纸张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认可,刘彻也赚了笔小钱。

现在即便是有近侍在一旁记录,他亦是在案上用笔在纸上写下了‘主粮’这两个字,用的也同样是天幕之上的简体字。

“说起主食,到了后世,多是米饭、小麦、土豆、玉米等等,经典印象就是南稻北面,面也就是所谓的小麦。”

“但是光讲水稻和小麦又少了一些内容,而且水稻和小麦并不是华夏人一开始就选用的主食。”

“我们还经常看到古文,古文之上写着的五谷,五谷也就是粮食当中的谷类,然而粮食当中可不只是谷类,还有豆类和薯类。”

朱清谷点击了一下PPT,上面在三种分类当中顿时显现出具体的图画以及图画所标注的字来。

“谷类就是大米和小麦、高粱、小米等等;豆类就是大豆、红豆、绿豆、花生之类;薯类基本上都是根茎,有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等。”

天幕下的人也是多次看见这个土豆,他们也都知道土豆是高产粮食,也知道土豆是海外传来的,还有玉米。

要是他们能够得到这些高产粮食就好了。

“我们是不是经常在古文里看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还有什么‘五谷丰登’等等,那么‘五谷’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就是稻、黍、稷、麦、菽,也有一种说法是把稻换成麻,不过麻更多是用作纺织用品,所以后来麻也就不在五谷之内。”

“稻就是水稻,黍就是大黄米,也叫做糜子,稷呢?就是粟,也就是小米,麦就是麦子,菽就是豆类的总称。”

“但是粮食也不只是这些,还有高粱、糯米、菰米以及后来引进的玉米等等。”

[好多,我感觉我真的五谷不分了,笑。]

[其实吃得丰富也就是这么二十年的事情,以前连吃都吃不饱。]

[古代的时候都是两餐制,后来才变成三餐,我家小的时候我还是两餐呢,现在就变成三餐了。]

[还要感谢国家的菜篮子计划,要不然我们也没有这么多菜吃。]

“菜篮子计划?那是何物?怎么后世的国家连百姓吃什么都要管?”朱元璋有些沉思。

朱标也是见怪不怪了,正如同朱姑娘说的那样,后世的国家就是想要每一个百姓都过上好生活!

第192章 主粮2

“其实在古代,想让百姓安分一点,很简单,只要让他们吃饱饭就已经足够了。”朱清谷的声音有些低,眼神似乎也穿越了这小小的直播镜头,要触摸到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安安分分种田的人们。

史书上记载的都是王侯将相,可是千百年来,常态的是这些百姓。

他们用他们弯曲的背一点一点的把每一个盛世王朝撑起,然后让中华文明一点一点的充满光辉。

他们支撑着那些王侯将相,让那些史书上记载的人拂拭新晴,可自己又低入泥土当中。

“如果能够吃饱饭,谁会去造反,谁会去卖儿卖女,谁愿意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朱清谷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想到了那些曾经的埋在地里的叔伯爷娘。

天幕下的人也有些安静下来。

是啊,吃饱饭的话,谁愿意去造反呢?

就连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吃得饱饭,如果爹娘还在,自己也不用去外面讨个活路,也就没有现在的朱元璋,还是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朱八八。

牛八也是深有感触,也就是现在还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