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前以自己所建造的赵州桥为豪,赵州桥用了他诸多巧思,自然也不乏其他能工巧匠之功劳。
可是后世这种劈山裂石的办法是他所不曾见到过的,还有那支撑山间高速公路用的材料又是什么,为何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力度。
对于后世人来说又极为自豪,全无批判,应当不似花费颇多的样子。
李春真的很好奇。
看到这么多铁路在这一片华夏大地上穿梭,詹天佑眼眶湿润起来。
“真好啊,后世有这么多铁路,而且是全心全意为了百姓……还有这么多的高速公路,现在的后世也不会再被那些外国人所耻笑了。”
与他一样的想法的还有很多爱国志士。
在这个时候为了国家奔走,谁都想要一个富强的国家,他们未必能够享受未来,但这条路他们努力过,现在也足够幸运,能够看到未来,他们已经足够欣慰了。
而基建这个词语,古代人不是第一次看到,都是在天幕上见到,他们不太理解,现在总算是对这个词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了。
“为何这后世要搞如此多的基建?”朱瞻基有些不解,“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是水利,谁都知道水利对于种田的重要性,如果是运粮,他们也知道重要性,又或者是皇城直道,这些都是必要的。
但是真的有必要为了这些人修这么多的路吗?
朱瞻基还看到了铁路,如果是用铁铺满全国的路,那将要耗费多少的铁,朱瞻基不敢想。
即便是看了许久的天幕,很多事情他们都不太明白。
朱瞻基打算记下来,等会问一问朱姑娘。
第174章 倒计时
很快就要说到地震的事情,朱清谷当年很小,到了现在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了。
只是每年翻相册的时候,相册上还有一张照片,是她作为班级代表拿着他们班捐的钱投进箱子里。
那个时候自己还小不懂,可是现在自己长大了,就什么都懂了。
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沉痛是潮湿而又漫长的。
天幕上也渐渐出现了一些影像,那是地震发生时候翻天覆地,天弹地动的恐怖景象。
在这里,朱清谷不想详细去说,有的时候影像已经足够了。
影像剪辑了十来分钟,这次地震波及之广,伤亡人数之多都让天幕下的人感觉到了大自然的恐怖与神秘。
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个片段,一个广播新闻的主持人在播报地震受灾人数的时候,不自觉潸然泪下。
还有电视台采访的那位市长,起先还是官方辞令,可是说到后面的时候也情难自已、失声痛哭,他说他惭愧。
路上被采访的大叔,他说他的儿子死了,妻子死了,母亲也死了,他一人行走在路上的背影孤单而又寂寥,似乎很多悲伤,但又说不出话来。
而在他身后,那位采访的女记者一度哽咽。
父亲背着比他高出不少的耷拉着脑袋的儿子,他的脚拖在地上,他们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好像一点重量都没有。
还有紧紧护着身下孩子的母亲,当她们被发现的时候,孩子睡得安详,手机上已经打好了一段短信。
还有地震发生之后迅速进入灾区救援的官兵、以及各界人士。
……
太多太多,朱清谷已经哽咽。
其实古代也动不动就灾荒或者战乱,死的人也并不少,古人看起来已经习惯了,可是看到天幕,他们还是会忍不住落下眼泪。
因为后世人珍惜任何所有人的生命。
灾难是无情的,可是人却是有感情的。
后世的军人甚至会去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