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就是天幕出现之后,手工业的兴起,使得不少朝代都出现了不少农闲时候的小商品经济,有些人找到机会一跃成为大商人。

地位不见得提升,但总算是能够吃饱饭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钻研格物、数学、天文等等,发现这些东西用在很多方面往往事半功倍。

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出现在明朝,孔家被查抄了,罪证被公之于众。

不仅仅是强抢民女、霸占田地,还有杀人、贿赂、僭越……甚至还有叛国。

这些东西被公之于众,本来以为这些读书人会为孔家去闹,毕竟孔家是至圣先师的后代。

结果这些读书人就直接辩解了,孔家的子弟早就族灭了,元朝的时候衍圣公都断代四十多年了,后面突然间多了一个孔思晦出来,被元朝人封为衍圣公。

谁知道是不是,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但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怀疑的,甚至怀疑他是蒙古人,之前的怀疑都在心里。

随着天幕开始倒孔,说孔家二十五代贰臣,世修降表,又加上这些确切罪状,孔家现在就是臭不可闻的泥潭。

读书人,读书人尊重的是至圣先师孔子,不是你们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东西。

所以说有的时候读书人一点都不迂腐,底线十分灵活。

除了这些大事,就是各个朝代的自己的修补。

比如说嬴政对这个科举很感兴趣,也明确知道不能用,但不妨碍他沿用部分,比如说考试,考试是个好东西。

刘恒刘启有自己的内乱要处理,也要推进民生,改革吏治。

刘彻已经打算出兵漠北匈奴,现在也就是为了这个计划在储备物资,所有的一切都像是紧紧的拉着一根弦,打算到时候击发出去。

后面的李世民也打算改革军制,但具体如何着手也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李治武则天则是决定修修墓葬,顺便教训一下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人,顺便让节制一下节度使。

节度使就是从他这个时候开始用的,后来竟然成为了祸患。

赵匡胤决定拿回燕云十六州!要让大宋的脊梁骨硬起来,主要也是要留下一份好的基业给后世子孙。

不能再现靖康耻之事了!

后面的皇帝不是整顿就是图存。

老朱在干嘛,这天幕说宝钞不能赚钱,换做是以前的老朱,可是一点好话歹话都听不进去,现在倒是听进去一点了,废除了殉葬禁止裹小脚之后,他就在研究宝钞。

天幕说明实亡于财政,说他老朱乱来,他老朱要证明自己在这方面也是行的!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就是海边除了倭寇,真的有钱可以赚?

老朱表示怀疑且好奇。

咱大明总不能做华夏的罪人,再被后世说什么闭关锁国,错过了崛起的机会,不如那些个怪头发怪眼睛的洋人吧?

除此之外,抠抠搜搜的老朱也开始叫人研究粮食,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火器!

老四以后都知道弄这个,没理由老子还差过儿子!

永乐大帝朱棣也差不多,研发火器为其中首重。

天幕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手中有但是不用和手中没有,是两码子事!

他肯定要手中有!

朱瞻基现在已经废了朱祁镇和孙皇后,他的确是爱孙皇后,也疼爱这个儿子,但是和自己的皇位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他将他们两个圈禁,没有杀他们,但是他们也一辈子都在凤阳老家高墙里出不来。

还能苟活,已经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了。

然后立了朱祁钰为太子,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什么堡宗的事情出现,要不然朱瞻基能够掀了棺材板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