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到了现代我们华夏依旧有很多地方在使用土葬这种方式。”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对于一些亲缘关系的淡薄,加上要简化丧葬仪式,减少土葬占用地面积,也越来越少的人选择用土葬这种丧葬方式。”
……
天幕下的古人难以想象,不用土葬……
“那就火烧!”老李笑呵呵的说。
旁边正在田头上休息的老刘惊了,“那不就是挫骨扬灰吗?”
“那也还有丢到水里的呢!”老李又笑了,“你看看那年大水冲过来,水面上不到处都是人?”
说到这里,老刘也是微叹了。
灾年的话谁还能管这些,能够不饿死就已经很好了。
其实也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比如说一些北地草原之上,人家就是把尸体放来任由苍鹰啄食,还有那些祆教就是火烧。
各地的风俗不同,自然丧葬方式也不一样,古人的信息是传递得慢一些,但又不是完全封闭的,也有很多人是四处去游学。
那些见闻录不就是这些到处游学的人写的?还有那些地理志之类的。
可不用土葬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离经叛道的,和朱元璋的父母那样死无葬身之地的惨,因为华夏人都讲究一种叫做落叶归根的情怀,死了之后都要回到故乡的土地。
朱清谷后面讲的内容对于古人来说一个比一个更加冲撞他们的认知。
“在现代社会,土葬比较麻烦,加上国家不提倡,所以渐渐的火葬的人就很多了。”
“在古代,火葬并不是主流的丧葬方式,甚至有很多人觉得火葬是一种违背伦理孝道的恶俗,只存在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在辽人、金人、蒙古人的接连入侵之后,火葬的方式才渐渐的走入人们的视线当中。”
“到了现代,火葬的方式被大力提倡,因为土葬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耕地,并且对土壤还有水源造成污染。”
“之前我们也说过了,到了现代社会,许多人意识到一些关系是没有必要维持,而传统土葬就是需要这样的关系,不仅仪式繁琐还费用高昂,火葬可以简化流程,节省开支,甚至避免疾病传染、破除封建迷信。”
“每个时代都有更加贴切每个时代的丧葬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现代大力推崇火葬,现在使用火葬的人比传统土葬的人要多很多。”
第124章 水葬
[肯定了,在大城市,拼死拼活大半辈子就一套房子,哪里还有地给你土葬?]
[麻烦,看见那些亲戚就头疼,火葬就推去火化,又不用回去什么守夜、请什么亲戚吃饭,办什么白酒,火葬直接通知一声就行了,多简单?]
[但你要有一块墓地,也要花费不少的钱。]
[对啊,后面没人缴费,你的骨灰也不知道丢哪里去。]
[还是有专人管理的。]
[反正我要是火化,我就撒海里去了。]
[咳咳咳,你要是撒海里,这个叫做污染环境,犯法的,我之前看up主科普过。]
[我的话,我火化了就让子孙拿我种花或者放酸菜缸子里。]
[我可不想吃酸菜的时候吃到我爸妈。]
[谁让你把放你爸妈的缸子拿来放酸菜?]
弹幕上嘻嘻哈哈的,对于自己死后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态度,而且相当的乐观积极。
看来大家的精神状态十分的先进。
朱清谷看了也觉得很放松,前面两期讲的乐子很多,但还是有些过于沉重了,这一期大家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同时她也在黑板上写下一二三点,第一点毫无疑问就是传承了上万年的土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