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开始深思起来。

里面蕴藏的道理也并不难弄懂,但有些人造反就是只看在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比如说李自成。

你问他打到京城里之后要怎么做,问他估计他也没有什么想法。

刘邦现在越来越觉得朱元璋有意思了,

【“至正十七到十九年,朱元璋带着手下的常遇春、徐达、耿炳文等等大将攻城略地,然后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决定联合周围的起义军夹击朱元璋,平分他的领地,应天府的谋臣建议朱元璋避其锋芒,这个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说只要利用好陈友谅的自满性格,就能够赢过刘伯温。”】

【“这番话合了朱元璋的心意,朱元璋下定决心,要和陈友谅干一把。”】

【“朱元璋连连战胜,这个时候红巾军发生了分裂,张士诚要弄死小明王韩林儿,而朱元璋率主力去救援,陈友谅带着六十万大军围攻朱元璋在江西最重要的据点洪都城,也就是南昌。”】

看到这里已经是有不少人为,朱元璋焦急。

这么长的叙事以来,甚至已经有不少人代入了朱元璋,站在了朱元璋这边,想着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要如何破敌?

【“但是陈友谅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被一个小小的朱文正给僵持住了。”】

【“朱文正来投奔朱元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可事实告诉我们,你可以看上去菜,但不能真是菜。”】

【“知道陈友谅要来,朱文正马上就分配好兵力,带兵防守各个城门,这个时候洪都城仅有两万的守军。”】

【“可是八十多天!整整八十多天!朱文正就是守住了!等到了朱元璋分兵来救!”】

【“后面陈友谅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

天幕上闪现了很多字,配合着影视剪辑,加上了这一场大战的细节,让天幕下的很多将领看得那是如痴如醉,已经开始分析起了双方更多的细节之处。

第122章 驱除鞑虏

【“最后陈友谅战败,天底下没有人能够拦得住朱元璋。”】

【“朱元璋最后灭了张士诚,派士兵去接小明王韩林儿来到应天,结果船沉了。”】

【“朱元璋非常伤心。”】

【“朱元璋在一统江南之后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北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也是这个时候被提出来,而在这样的口号下,战争的性质变了。”】

伴随着天幕上的地图从原本的南方一块一块的增多,天幕下的人的胸中也渐渐的升腾起滚滚的热血。

那是上百年来不屈的汉魂在呼喊,在释放,在叫嚣,叫嚣着我们再也不要被异族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