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房子确实盖好了。但现在交粮队伍应该排的比较长了吧。我们如果现在去排队,等的时间可不短。”

“排上三四天总能轮到我们的,到时候我们轮流守夜就是了。若不然,我怕最后才交,起码比正常的税粮再多出两三成的粮食才行。”

“大哥,我已经答应你了,等到最后交的时候,多出来的税粮算我的。你就放心吧,弟弟我说话算数,你就耐心等我忙完这几天。虽说房子盖好了,但现在家里一大堆的事情呢!”

宋淮心中实在可惜要多交的粮食。所以他宁愿多等几天,也不想多交粮。但看弟弟这意思,是劝不动了,那就等到最后几天吧。

“大哥,我看最近天气不是很好,是不是要下雨了,这几天没什么事可以多囤点柴火。”

宋淮点点头,“家里的柴火确实快用完了。如果不去交粮,你的几个侄子也都没什么事情做。我让他们去后山上多打些柴火。”

“大哥,你家的柴房也不大,干脆填满得了。反正马上要入冬了,上山也会越来越冷,就当提前囤点儿。反正现在不打柴,冬天也是要去打柴的。”

宋淮觉得弟弟说的很有道理,“行,让兴阳、兴毅几个把柴房堆满。”

宋淮一离开,宋泽立刻说道,“我们明日去县城。等从县城回来之后,你们仨也都去山上打柴火。冬天我们可是要烧炕的,用的柴火只会多,不会少。”

宋兴运点点头,“放心吧,爹,我们会去山上打柴的。”

宋兴业和宋兴文虽然不爱干活,但也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事情就这么商定下来,大家就各自回房了。

如今东西厢房已经盖好,屋子里也都盖上了火炕,大家就搬回自己的房间去住。

照旧是老大一家住东厢房,老二一家住西厢房。

至于老三宋兴文,在柴房旁边又起了一间小屋子给他暂住,只有东西厢房一半大,但也盖了火炕。

等到众人都离开,赵青青又和宋泽商量了半天明天的采购内容才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早早就起床了。

田氏和苗氏起得更早,给大家做了早饭,每人一碗鸡蛋穗稀饭,配上馒头和咸菜,吃饱了好赶路。

将大门上锁,背上孩子,一家人步行就出发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大家都累的气喘吁吁的才到镇上。

镇口处就是牛车,还是上回儿的赶车老头儿。

“大爷,我们坐牛车去县城里。我们人多,就当包车了,到时候还要麻烦坐你的车回来。你看能不能便宜些?”赵青青询问道。

赶车的老头儿仔细一看,大人孩子加起来已经十人了。

“小孩儿不算钱,只收大人的钱。”

“好嘞。”赵青青爽快答应道,从怀里数出二十四枚铜板递给赶车的老头儿。

赶车的老头儿也很守信用,这一家子人一坐上车,立刻就赶着牛车离开了。

一路上,宋春桃都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会儿计划着买这个,一会儿又计划着买那个。

赵青青只是听她说着,并不反驳。反正闺女手里是有私房银子的,她若是想买,那就自己掏银子。

想是这么想,到了县城,赵青青还是摸出了三块银角子。

“我和你爹知道你们想在县城多逛一逛,不过这回来,你爹和我要买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咱们兵分两路。给你们一人一两银子。看中了什么想买,就自己买。”

说着,她将银角子递给了田氏、苗氏和春桃。

宋春桃刚开始还不太高兴,等到看到娘递过来的银角子,那点儿不高兴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她攒了那么久的私房钱,也才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