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尚书来是有什么好消息啊?”皇帝不紧不慢地问道,显然对这“好消息”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陛下,这是江州府淇水县县令王瑾加急送来的折子。折子中他已经将事情写明,还请陛下过目。”
皇帝点点头,“那就放那儿吧,等朕有空再看。”
一个县令,居然越级奏事,不能惯着!
顾尚书急忙道,“陛下,这折子微臣已经看过,确实非常重要,还请陛下先行阅览。”
皇帝无奈,看在顾尚书的面子上,决定还是看一下。
他慢悠悠打开,读了没几句,立刻站起身来,面容严肃。
等到全篇读完,他闭上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陛下?”顾尚书试探问道,“东西我也带来了,陛下不如一试?”
皇帝点点头,看不出什么情绪,“那就试试吧。”
火盆很快就拿了进来,有小太监将火盆点燃,然后依照吩咐将煤炭块儿扔了进去。
里面用来引燃的柴火很快就烧完,但火盆里面仍旧红彤彤的,是煤炭在燃烧。
养心殿内静悄悄的,落针可闻,只有火盆内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火苗炸裂的声音。
等到火光渐息,皇帝才高声大笑道,“好,淇水县县令是个好样的。得到菩萨点化的那个人也很好,替朕洗刷了冤屈。顾尚书,这样,让他们都来京城,朕要亲自见一见他们。还有,这个煤炭,给朕弄两千斤来。”
“是,陛下。这煤炭是上天见陛下勤政爱民,才送予陛下的。可见之前那些灾祸都不是陛下的原因。”
“顾尚书,既然已知不是朕的问题,那你就好好替朕解释一番吧。”
顾尚书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即一口答应道,“微臣知晓,定然为陛下洗刷冤屈。”
……
从京城到江州府,驿丞骑上快马,整整跑了七天,才将皇帝陛下召见淇水县县令的命令传到了江州府府衙。
江州知府看了书信,仍旧是一头雾水。
“这信中写的煤炭是什么东西?”
一边的谋士便道,“大人,将淇水县县令叫过来一问不就知道了。”
“哼”,知府冷哼一声,“这个王瑾,越级奏事,不就是防备我吗?可恨,居然真叫他成功了。”
谋士赶紧劝道,“大人,木已成舟,无可更改。这确实是大功一件,看上面的意思,似乎还要大力宣传此事。万万不可再与王县令交恶。”
“唉,这些我岂是不知?”知府叹了口气,“只是觉得我也未曾待他不好,未曾抢过他的功劳,他竟然就如此防备我,心里不痛快罢了。”
谋士想了想,才说道,“王县令调来淇水县的时候,我曾经打听过他的事情。据说他为人耿直,总是背锅,所以才不得重用,这么多年仍旧只是个县令。想来,他也是被坑怕了。”
知府忍不住笑了,旋即又觉得这样不太厚道,正色说道,“既如此,便算了。那你就替我跑一趟,告知王瑾这个消息。让他和那个发现煤炭的百姓一起过来,然后从府城出发。”
“是,大人。”
……
谋士带着驿差从府城赶到淇水县,告知了王县令陛下要召见他的事。
谁知道王瑾似乎早有预料,胸有成竹道,“先生稍等,我这便派人去接发现煤炭之人。”
谋士便说道,“王大人不急,陛下在圣旨中说了,还要运送两千斤煤炭进京。”
“两千斤?”王县令吃了一惊,“咱们江州府离京城两千里,运送两千斤煤炭进京,那估计得走上一个月了。”
谋士便说道,“陛下的旨意,即便慢一点,也必须执行啊!”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