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氏想了想,问道,“冬天没什么菜吃,去年吃的那几样,早就吃够了,有没有别的可以吃?”

“倒是可以买些干菜回去,但也买不多。”

田氏插嘴道,“娘,能不能买一个小石磨回去。家里有黄豆,可以用石磨磨豆腐。”

赵青青诧异了,“你还会做豆腐?”

田氏挠了挠头,“我也说不上会还是不会,总之可以试一试。”

一个脸盆大小的石磨并不贵。只有吃食和保暖用的东西物价疯涨,比如现在棉花已经变成了五百文一斤。

要是现在让赵青青买棉花,她大概是舍不得的。

石磨这种东西,价格不贵,还是二百文一个。

赵青青觉得可以一试,便花钱买了一个,放在了牛车上。

若是老大媳妇儿真能做出豆腐来,那这个冬天就能吃到很多豆腐做的美食了。

要是做不出豆腐来,这个石磨放在家里也可以每次磨一些小麦面粉吃,不至于浪费。

……

兄弟三个天天早出晚归,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就烧制好了大半个灶房的炭火。

宋兴文看着灶房里黑乎乎一片,对着宋泽说道,“爹,你太有远见了!大家如今一窝蜂地往山上跑烧炭,如今山上的树是越来越不好砍了。”

赵青青和宋泽站在屋顶上,往后山的方向看去。

后山上的树木比之前少了更多,如今更显示出一种颓然之色。

“砍了这么多树,明年后山上可不是漫山遍野的绿意了。”赵青青不无惋惜之意。

宋泽握住妻子的手,眉头紧锁,“我们还是先顾着自己活下来吧。要是没有足够的炭火,这个冬天又是难熬。至于保护环境什么的,以后再说吧。”

这些道理赵青青不是不知道,只是受了现代教育的她,现在做这些违背自己理念的事,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宋泽没再和妻子说话,反倒对几个儿子说道,“接下来不用烧炭了,就正常去砍柴就行。”

“那砍回来的柴火放在哪里?”宋兴业问道,“柴房如今已经堆满了。”

“就往猪圈里面放。”

今年家里没有养猪,猪圈是空的,正好可以用来放柴火。到时候上面用油布一盖,即便下了雨也没事。

宋兴业没了疑问,继续带着两个弟弟早出晚归。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天气也一天一天变冷。

十月下旬的某天,宋泽一觉起来,觉得应该把地里的大豆和花生收回来了。

因为气温低的缘故,大豆其实一直没有完全变成黄色,花生也没有长到正常大小。

所以宋泽放任它们在地里继续生长。

但气温越来越低,即便不收,大豆和花生也几乎不会再长了。

既然如此,早日落袋为安吧。

还是全家齐上阵,忙活了四五天,终于把所有的大豆和花生都收了进来。

花生连壳从根茎上摘下来,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晒的越干越好,这样才能长久储存。

黄豆也一样,哪怕里面水分还多,但只要能晒得干,就能长久储存。

老天爷还是给了几天好天气的。

村里其他人也都是趁着这个好天气,将地里的粮食收了回来,放在院子里院子外暴晒着。

第264章 落雪

这一年,第一场雪是在十一月的第一天开始下的。

初开始便是鹅毛大雪,又急又快,很快铺满了村里的地面。

柴火没囤够的人家顿时急了眼,顾不上雪花落满肩头,便朝着山上跑去,想要在大雪封路之前,再拖一根大树主干回来。

宋泽看了看院子里玩耍的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