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县令的面子怎么敢反驳,住下就住下吧。

接下来,宋泽又盖了一个火炕。

晚上天黑了,不好干活,大家才停下来。

吃过晚饭,便有府里的下人领着宋泽去往客房。

而另一边,王县令见了那几个匠人。

他坐在书案后头,神情严肃,问道,“跟着宋泽学的怎么样?”

为首的刘匠人立刻俯首,“回禀大人,这火炕盖起来确实不难。只不过我们之前不需要而已。”

言下之意,如果需要,其实也能慢慢形成类似的法子。

王县令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好好做。以后你们还需要教其他人呢!三天之后火炕的验收,你们也都学着点。”

“是”,三位匠人齐声回道。

挥手让人下去,王县令右手无意识敲着书案,思考着之后的安排。

万一真是下了大雪,有了火炕,倒也能尽力保全百姓。不至于像去年冻死饿死一大片。

不过除了保暖,还有粮食这个问题。

王县令忍不住叹了口气。

大梁朝这是怎么了?

流年不利,流年不利啊!

三天后

宋泽在外间连通的灶台上点火烧烟,然后再屋里的炕上仔细查看。

“这个炕并无烟灰露出,算是成了。”

其余匠人这才明白,“原来核验验的是这个。那若是有烟漏出了怎么办?”

宋泽露出微笑,“若是有烟露出 说明这一块儿青砖没有封严实。到时候外边灶台一烧火,里面的烟通通冒,肯定没法住人。

但扒了重盖也不行,太费事了,所以大家一般是单用一些和出来的泥巴将露烟的地方封紧。

但因为泥巴抹在外面,时间久了容易脱落,所以坚持不了几年。可能需要隔几年便修补一次。”

“那也比扒了重盖好。”几位匠人都是这个意思。

他们是在县城里盖房的,自然知道盖房的辛苦,并不愿意辛辛苦苦做完的活计儿推倒重来。

宋泽两手一摊,“那便修补好了。”

试验完第一个没问题,宋泽又将剩下八个火炕都烧了一遍。

其中只有一个露烟,还是下人房里的。

县衙前院办公加上后院住了县令一家人,总共盖了九个火炕。

其中县令一家用了四个,下人房用了四个,还有一个是给县衙负责值守的衙役准备的。

晚上值守,天气若冷的很,可是会生病的。

县衙的衙役听说那火炕是盖给他们的,倒是感动了好久。

宋泽将调好的泥巴抹在火炕漏烟处 便说道,“这样应该就行了。不过保守起见,等明日泥巴干了,你们再烧火试一试。”

刘匠人颔首,“我知道了,不过宋大哥,您这就要回去了吗?”

宋泽点头,“我已经出来第五天了,也该回家了。一会儿我便去向县令大人辞行。”

一听这话,刘匠人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

他倒不是讨厌宋泽,而是只要宋泽在这里,他就要听宋泽的话,以宋泽马首是瞻。

毕竟,从他这里学了建火炕的方法,宋泽也算是他半个师傅。

所以宋泽想走,他倒是巴不得欢送。

察觉到自己太过欣喜,刘匠人将嘴角往下压了压,沉声说道,“宋大哥要走,不如我们几个中午请一桌席面,为宋大哥饯行。”

宋泽连忙摆手,“这又不是见不着了,实在不必破费。如今肉菜都贵,还是省一些。我也是县城下面村镇的人,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着呢。”

第256章 赏银二十两

宋泽和几位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