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心里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他们家这次确实幸运,赶在暴雨之前完成了收获,但下次呢?他们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好运。
在心里感叹完,院子里也陆陆续续传来了动静,看来大家都起来了。
今天早上轮到田氏和春桃做饭,一个人负责烧火煮麦仁粥,一个人负责炒点子刚从菜地里挖出来的菜。
村子里全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泞,又湿又滑,大家便不出门了。
但宋泽只休息了一天,便想起来另外一件事,“咱们该种大豆了吧。”
江州府这里一年两收,夏收和秋收。
如今夏收刚刚完成,不管完成的怎么样,他们都要赶紧种下一波种子了,要不然就会耽搁秋收。
“种子早就准备好了”,赵青青说道,“随时可以去种。”
宋泽便点点头,“正好趁着这波雨水,地里还湿着,赶紧把种子种下去,也能长得快一些。”
不仅如此,地里的泥土湿润,还方便他们种种子的时候翻地呢!
好处确实挺多。
既然如此,大家便又开始去地里了。
天虽然放晴了,但温度并没有一下子回升到很高,所以气温还算得上舒服。
赵青青也要下地,她一手拎着铁锹,一手从腰间的布袋子里面掏出种子。
右手用铁锹在地里挖出一个洞来,左手立刻拿出一粒种子,刚好扔进坑里去,然后再把坑填上。
除了大豆,还有花生。
家里一共五亩地,种了三亩大豆,两亩花生。
种完之后,他们才算是可以歇一阵儿了。
接着,便是将麦子放到打谷场上脱壳儿。
打谷场地方很大,但也没办法让全村人的粮食都放在这里,所以每家每户只给了两天的时间。只能用两天,两天之后,便要换人。
趁着这两天时间,赵青青和宋泽赶紧给粮食脱粒儿。
如此,又过了十来天,到了七月下旬。
县令派人发了布告,因为大雨粮食减产,今年的税负减半,每二十税一。
也就是说原来一亩地要交四十斤的粮食,现在只需要二十斤便可。
这对于宋家庄的人绝对来说是个好消息。
他们今年浇水勤快,其实粮食并没有减产多少,如此,省下来的税粮便又是家里的吃穿嚼用。
“这一次纳税,我们就逃不掉了,必须去。”
“是啊”,宋泽点点头,“我还跟大哥一起去得了。去年他老催我,今年我也催催他。”
赵青青提醒道,“大哥已经分家,就算是去交税粮,那也是你和你的侄子们一块去。”
宋泽点头,“这我当然知道,不过如果我邀请的话,我相信大哥会跟我一起去的。”
宋泽确实想体验一把交税粮的感觉,所以真去邀请了大哥。
宋淮也确实答应了。
虽然应该是大儿子去交,但他来帮忙也没问题。
其他三个儿子也跟着一起去,去的人多才不会受欺负。
除了他们两家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族人,大家是一起的。
到了县城,衙门门前排起了长队。
宋泽耐心等在队伍里,也还是等了快一天才到。
负责登记入库的小吏查看了宋泽名下只有五亩地,算得只需要交纳一百斤税粮即可。
宋泽将车上的粮食卸下来,连麻袋一起给了小吏。
另有一个小吏负责称重。
钩子勾起麻袋,秤头高高的,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百姓将税粮交上来,一小部分税粮会入到当地的粮仓,一大部分他们要负责将运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