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蒸好的馒头,自己拿着吃。再配上羊汤,应该就能吃饱了。”

其实正经应该是配火烧的,但火烧这个东西得有专门的炉子才能做的出来。反正赵青青是不会的。

“能吃面条吗?”宋兴文问道。

“不行”,赵青青直接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煮了面,面条上的面粉落在汤里,羊汤就会变得特别浓稠,中午就没办法喝了。”

这一锅羊汤,她还指望着中午再吃一顿呢!

“不过,中午喝完了汤,剩下的我可以加水煮面。”

毕竟晚上就要吃饺子了,羊汤中午吃完就行。

“那太好了。”宋春桃也很高兴,她最爱吃汤面条了。

在羊汤里下面条吃,比普通的汤面更吸引人。

一人两勺汤之后,锅里的汤肉眼可见只剩下一点儿。

赵青青毫不犹豫往里面加了水。

中午的羊汤果然没有早上的好喝,味道淡了许多。但做法还是一样的。

赵青青先是一人盛了一勺羊汤,“你们先喝半碗汤,等锅再滚开,就下面。”说完,她往锅里面添了水。

手擀面下进锅里,赵青青用筷子搅散,防止粘锅。

等面条都飘起来一会儿,她尝了一口,便招呼大家来盛面条。

面条将锅里的汤汁都吸得差不多了,几乎没有什么汤。

但咬一口面条,里面浸着羊汤的香味。

第160章 贴对联 包饺子 年夜饭

吃过午饭,赵青青便催促着宋泽赶紧去贴对联。

“明日便是大年初一了,得赶紧把对联贴好。”

宋泽这才拍了一下子自己的脑门,“差点忘了这茬了,确实要赶紧张贴上去。你熬一碗浆糊吧。”

赵青青点头,“我这就去。”

上辈子的孤儿院,每年贴对联的时候,阿姨们都会烧一碗稠稠的浆糊。拿着刷子将浆糊刷在对联的背面,再粘贴到墙面上,会黏的牢牢的,揭都揭不掉。

比胶带可好用多了。

赵青青把煮羊汤的锅洗干净,加一碗水,然后搅一小碗面糊倒进锅里。

水本来就少,放入的面糊多,煮出来的稀饭十分粘稠,就变成了浆糊。

赵青青利索把浆糊盛出来,递给丈夫。

“浆糊已经好了,你们赶紧去吧。”

宋泽接过来,吩咐道,“老大,你去搬梯子到大门口。老三,你拿上对联,咱们出去贴春联。”

等三个男人走了,赵青青又指挥着儿媳妇和闺女开始准备包饺子。

院门外,宋泽拿着毛刷沾了浆糊就往对联的背面糊去。

“糊好了,老大,你登上梯子去贴吧。”

宋兴业点头答应。他一只手扶着梯子,另外一只手拎着对联。

双脚离地面一米远的时候,眼睛基本已经到了大门屋檐的最高处了。

“爹,就贴在这儿?”宋兴业比划着。

宋泽看了看,又吩咐道,“老三,你先把手里的对联扔到地上,去扯住对联的下面两个角,对齐。”

宋兴文按照亲爹的吩咐做了。

宋泽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就是这样,可以贴下去了。”

上面的宋兴业开始动作,两只角角先贴好,接着顺着往下按平,左边的对联就贴好了。

接下来是右边的,最后是横批。

大门处的对联贴好了,接下来还有屋门的。

屋门上的对联更好贴,因为门头没有那么高,连梯子都用不上了。

两副对联贴完,宋泽带着儿子回到屋里,发现萝卜大葱和猪肉都已经洗好了,等着切呢!

人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