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你,让我怎么说你?银子没挣几个?这就盖起青砖瓦房了?有钱烧的?”一连串的问句砸向宋泽,把他人都问懵了。
赵青青赶紧道歉,“大哥,不是我们非要盖,实在是土坯房冬天太冷了,还容易漏风。我们也不盖特别好的,就先起个正屋也行。到时候冬天也好接娘过来住。”
宋淮一下子没了话说,冬天对亲娘来说确实难挨。他说不出拒绝的话来,缓和了语气,“既然已经交了定金,那就盖吧。要不然刘家村肯定不会退定金的。”他们作为十里八乡唯一一个烧砖的,硬气的很。
“你们手里银子还差多少,我这里还有一些,可以先借给你们。”
“不用了不用了,大哥。”宋泽还没说话,赵青青就急忙拒绝道。
别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挣银子的法子,就是没找到,他们也不能借大哥的银子。
两家人都不富裕,银子都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看得比眼珠子还珍贵。若是自己借走了,大嫂每晚都得睡不着觉。两口子肯定也得干仗。
胡氏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见弟弟推辞,宋淮也没有坚持,只盖正房也行。“那好吧,等你们开始盖房的时候,我也去帮忙。”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宋泽知道此刻自己不能拒绝,否则就伤了兄弟感情了,于是急忙应承下来,“到时候肯定得让大哥来帮忙。不过,大哥,盖房的事你能不能先不要跟娘说。我怕她知道了担心。”
“你还知道娘会担心啊?那怎么不早点来和我们商量?娘那边我不会说的,但等你们扒房子的时候,娘肯定也会在知道啊!”
宋母年近六十,已经干不动重活了,平日里就是帮忙带带重孙子,和村里其他老人聊聊天。虽然年纪大,消息却很灵通。
“能瞒一天是一天吧。”只要自己手里有了银子,就算瞒不住也无所谓了。
夫妻两人告别宋淮,回到家里。
晚饭已经做好了,正屋的八仙桌上,还是惯常的饭菜。
想着赶紧给木块写字,赵青青和宋泽都狼吞虎咽起来,还催促儿子儿媳和女儿赶紧吃完。
吃完后,两个儿媳妇很快把桌子收拾干净。
赵青青把笔墨从布袋子里面拿出来,宋泽把木块从大袋子里面倒出来,倒在桌子上。
赵青青自告奋勇道,“相公,我给你磨墨吧。”
宋泽嘴角微微扬起,“那你去给这半块墨沾点水,在砚台上慢慢磨开。”
“切”,赵青青不屑的声音响起,“小瞧谁呢?这些事情我不比你清楚?”
宋泽的原身读书识字没错,但赵青青的原身曾经也是大户人家的丫鬟,磨墨都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赵青青很快端了一碗清水过来,用墨条的下半截沾了一点点清水,就开始在砚台上滑动。
很快,砚台上就出墨了。
第17章 淇水县
淇水县的县城距离宋家庄得有二十多里地。若是纯靠脚走,恐怕大半天就过去了,这还是走得非常快的情况下。
宋泽自然舍不得青青吃这个苦,于是去族长宋林家借了牛车。
一听说是要去县城,几个儿子和闺女都想去。
这是要去办正事的,又不是去玩,肯定不能都去。
县城两人也是第一次去,不知道会出什么事,于是不带闺女,只带儿子,必要时还可以威慑一下别人。儿子也没有全去,只带了老大和老三。
老二不去不是因为偏心,而是因为今日刘家村就会有人送青砖过来,家里得有个人留守。
架着牛车一路不停歇往淇水县赶,即便如此,到了县城,也是下午了。
还是出发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