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最简练,不含任何感情的文字, 但胜与败,得与失,寥寥数语便能叫人知道结果。
冬去春来,相思已从冰霜化为朝露,流淌在心尖上。
遥想着北地也该暖起来, 姜濯川也该换下厚实的裘衣,轻装上阵……
从没有分别这么长时间,这让灼华越来越想亲自去探望一下她的夫君了。
其实灼华早几个月就想去了。
她一直觉着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但随着分别,却也意识到,不知不觉中,姜濯川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唯一令她放心不下的,就是老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要是她走了,宫内一旦出了什么变故该如何是好?
这样纠结了大概三日左右,她在御花园里经过时,偶然听到假山之后有人在密谋
当然,理论上她不该听得到的,奈何这段时间她为了能让自己在应付各种麻烦人麻烦事前可以做到有备无患,金手指换了好些个,如今正好是……特别适合听八卦的顺风耳。
于是听到了某个宫妃,不知从哪儿得知老皇帝病入膏肓,试图拉拢闫道蕴,希望能趁着太子不在,釜底抽薪,让老皇帝改继位诏书的事。
什么亚父、摄政王、九千岁的名头,不要钱似的许诺。
不出所料,闫道蕴答应了,但转头,灼华就听到他自言自语:“当真捧我到那位置,我可不知有命享受几天……”
他善弄权可不善领兵,姜濯川又不是公子扶苏,一道命令就能让他自我了断,到时候打回来,还不是谁的名头最盛,谁的头就掉的比较快。
没过几天,那位妃子就倒了霉,被打发出宫给太后娘娘守灵,儿子则过继给了个年岁不小却膝下无子的老人儿。
得,有这么忠心不二的臣子,灼华突然觉着,自己这一趟走了也没什么了不放心的了。
于是收拾行囊,留书一封,随后轻装简行,一路北上。
路上所见所闻,虽然一片欣欣向荣,但心内算着,也知道战事若再拖,必然要加赋税,百姓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
灼华暗自下定决心,若是这一次,战局真的不理想,不然就劝姜濯川将一切的责任都推给她这个“祸水”算了,然后趁着她还只是小小的太子妃,和离平众怒之类的。
这样胡思乱想了一阵,灼华一拍额头:什么毛病!非得把自己想象出凄凄惨惨的苦情戏女主角!这主意她想得出来,姜濯川也根本就不会答应。
等到了赣阳城外的时候,灼华看到许多百姓大包小裹的往城内去。
她心内一阵紧张,忙叫车夫停车,去问是怎么回事,生怕是战事紧急,才要临时从百姓那儿征调物资应急。
一问才知,自己这算是白担心了!
她在路上,没办法第一时间蹭军报看的这段日子里,每一场都是胜仗!
太子殿下亲自坐镇之后,小赵将军没了后顾之忧,可以亲自率轻骑偷袭敌方大本营,同时,赵襄也领了一支先锋军作为侧翼支援。
结果就是,明显应该更灵活机动的草原部族们,吃了数月游击战的苦,直到如今春暖花开,比起南地士兵的优势已经没了。
接下来,继续硬碰硬的攻城,他们占不到便宜,已经放弃了攻占赣阳,劫掠农田的打算。
原本就是得到了错误的信息被鼓动的,啃上硬骨头之后骑虎难下才会胶着了一冬天,如今再不止损,后果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尘埃落定,百姓们自发送美酒和食材,去给即将拔营的军士们,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灼华心情雀跃,叫车夫快一点,再快一点。
她想给姜濯川一个惊喜,只可惜,没能成功
在城门口查文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