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罚的罚了,该赏的也不能少。

奚尧与萧宁煜救灾有功,皆得重赏,而为救灾负伤的崔士贞亦得了赏赐。

散朝时,奚尧朝崔士贞的方向看了一眼,见那得赏之人面色沉郁,想也是,不仅失了一臂膀,连原本拥立的皇子都几乎半废,损失何其惨重。

可崔家分明牵涉其中,却能将此事撇得干干净净,非但不受牵连,反而得了好处,应变之快、心机之深实在不容小觑。

若说郑家是扎手的荆棘丛,铲除需要费一定心力;那崔家就是一棵千年古树,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仅凭他与萧宁煜如今之力尚且难以撼动。

目光交汇之际,崔士贞虽沉着脸,到底对奚尧点头致意,随后转身离去。

奚尧为了等身后的萧宁煜,步履稍慢。

等他们一同踏出殿门时,一缕天光照在了他二人身上,脚步皆滞,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天。

京中连续多日的雨总算停歇,放了晴。

奚尧望着那万里晴空,道:“天晴了。”

“嗯。”萧宁煜收回目光,偏头对奚尧笑了下,“钦天监说,此月余日皆晴。”

第二卷

第74章七十四、庆贺(H/主动骑-乘/夹到射/精水满溢)

钦天监所言非虚,之后接连几日都是晴日。

许是夏日将近,日头比往日烈上不少,可萧宁煜却雷打不动地日日顶着烈阳去给灾民施粥,亲力亲为,从早到晚不曾离开。

不少人起初都觉得这不过是为了笼络民心的手段,做做戏罢了,萧宁煜顶多去上一日便不会再去。哪知这人非但日日都去,确保灾民都能领到免费的米粥,而且还会在施粥时对百姓加以关怀。

不出几日,当今太子便因此得了个贤德的好名声,更是有说书人将此事稍加修饰后,编成故事在茶馆中翻来覆去地讲,次次座无虚席,渐渐传为佳话。

旁人如何想是旁人的事,奚尧一如既往地对萧宁煜感到烦心。

他盯着边上的蜡烛看了许久,期间将此番得胜后想说的话一句句翻出来,但又因为萧宁煜迟迟未来而一句句咽回去。

这都多久了,有半柱香了吧?

萧宁煜沐浴怎么要这么久?难不成还要焚香?

若是萧宁煜从军,定会三天两头就因做事慢而挨训。奚尧烦躁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