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聿脑袋嗡嗡作响,揉着?眉心对妻子道:“你说的对,人是不会变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啊。

第 141 章

凡朝廷大事举行廷议, 多?是?通过投票解决的,参与投票的是?内阁成?员、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等,另外, 六科都给事中也可?参与。

姚滨提出增设南直隶巡抚,推荐谢彦开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直隶,六科给都事中喜欢抱团不假, 可经过上次的“重创”,六个缺了两个,还没来?得及补齐。

票数最终以两票之差险胜, 其实投票结果早已在姚滨的把控制中。

第二?项是?开关事宜, 郑迁话音刚落, 就引起了一番强烈争论。

一方认为“寸板不下海”是?祖制, 祖宗之法不可?变;一方认为,“倭患起于市舶”,朝廷用上百年的海禁换来?海疆的平宁, 切不可?因一二?书生狂妄之言, 再生灾祸;一方认为开放海禁,课税以充朝廷银根,既可?以为朝廷财政纾困, 利国利民。

皇帝坐在龙椅上, 又开始头脑短路。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果然如沈聿所料,开海不是?一此廷议一次投票就能决定的, 开不开, 开几处, 在哪里开,都是?需要商讨的。

满朝百官就此事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拉扯。

言官不遗余力?的阻拦开海, 其中以兵科给事中孙敬闹得最为欢脱自从这家伙的内宅私事传入朝中,就有了一个倭里倭气的绰号,一夜五次郎。

五次郎的精力?果然旺盛,不但上书请朝廷惩治提出开海的闽海巡抚,还弹劾姚滨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六部九卿都怕言官,纷纷退避三舍,礼让三分,唯有姚滨这个暴脾气,在看到奏疏的一刻就扬言要罢孙敬的官,还是?当着?郑迁的面?撂了几句阴阳怪气的狠话。

郑迁只是?淡淡的看着?他,依旧一副忠厚长者之态,劝他稍安勿躁,而后提笔拟票,同意将孙敬革职。

皇帝看到这份票拟,几乎想都没想就命司礼监批了红。

一向维护言官的郑阁老,一反常态的罢了孙敬的官,六科言官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闹到小?阁老郑瑾的面?前。

郑瑾当着?众人,一副有苦难言的表情:“你们还看不出来?吗?内阁要变天?了。”

众人闻言,自然将账记在了姚滨头上,此前是?不愿意得罪这位吏部天?官,是?抱着?相安无事的心?态,现在他真的动手打压言路,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抱团对准姚滨开骂,弹劾他公权私用,迫害言路。

姚滨也不是?善茬,他的门生也不少,愤愤而起,与之对骂。双方甚至排好?了班次,一日一本,轮番战斗。

……

国子监祭酒陆显的值房里,怀安搬着?小?板凳坐在一边,手里还抓着?一把瓜子,听?得津津有味。

沈聿今天?在率性堂有一场讲学。怀安听?不懂,总打盹,就被老爹扔到陆显的值房里看书。

他怎么可?能让亲爱的陆伯伯清清静静的办公呢?当然是?要缠着?他讲八卦了。于是?陆显便将朝中这场乱斗讲给他听?,本意是?想吓哭孩子。

谁知他搬着?板凳磕着?瓜子,一副很见过世面?的样子。

“最后谁赢了?”怀安问。

“还不知道。”陆显道。

“姚师傅要是?输了,开海就失败了,对吧?”怀安又问。

“差不多?吧。”陆显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如此忧国忧民呢。”

陆显心?中感叹,不愧是?沈明翰的儿子,不愧是?沈怀铭的弟弟,老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