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太后娘娘,现在民间都在说,当日闯入弘法寺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匪寇,而是难民!”
太后闻言,正在捻动佛珠的手一顿,追问道:
“说重点!”
女官立刻跪下,一五一十道:
“他们说,太后娘娘假慈悲,口中说募捐,转头就残杀难民!”
“说这一切,不过是皇家笼络人心的手段。”
“甚至还将几十年前的传闻,拿出来说道!”
太后从前不过是宫里的小答应,却一路走来不仅扶持儿子成了太子,更是扫空一切障碍,当上了太后!
关于她心狠手辣,残害皇子、宫妃的事,时隔几十年又翻了出来。
想到当日弘法寺中,楚风吟一个活口没留。
太后沉寂了十几年的眼底,精光闪烁!
楚风吟这边,虽知道,当日也不过是本职之事。
但叫太后娘娘以及京中高官女眷,免了一场灾祸,还是会被论功行赏的。
可他没想到,几日后的早朝,此事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扭转。
新上任不久的御史大夫,当朝弹劾忠毅伯世子:
“回禀陛下,经查明,那些人都是难民!”
楚风吟闻言一愣,当即反驳道:
“胡说!那些分明就是匪寇!难民都还没到蓟州城,怎么可能到京郊?”
“世子此言差矣,若是匪寇怎么没有武器?若是匪寇为何在他们腹中未发现食物?”
听着御史大夫言辞凿凿,态度强硬,楚风吟眉头紧锁。
随即心念一动,冲端坐龙椅的皇帝道:
“陛下!当时情况紧急,且那些人气势汹汹,眼见着就要冲撞太后娘娘,臣也来不及问询,为了以防万一才命人都杀了。”
楚风吟知道,自己完全没必要纠结那些人的身份。
只要是救驾,那些人是匪寇还是难民,就算是寻常百姓,又如何?
可事情似乎比他想的还要糟,又有人弹劾道:
“臣查明,当时寺院中发生暴乱之初,就有御林军的人听到了声音,可世子的人,却出言制止。”
“这才叫太后娘娘受惊,臣怀疑,这些人就是忠毅伯世子故意放上山的!”
“而身为南境副将,越俎代庖掺和御林军的事,本就可疑!”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要知道,在场的人,这几天可都是花了不少时间,安抚、劝慰家中妻女。
此时听人说,这一切背后,可能是忠毅伯世子沽名钓誉的手段。
那这个事,可就‘有趣’了。
一下子,百官看向楚风吟的眼神都变得考究了。
楚风吟眉头紧皱,当即辩驳:
“荒谬!臣本没必要参与这次之事,只是因为家中女眷都要出门,想着若能出一份力也是积德!”
兵部尚书也出列说道:
“臣觉得此事实在不该恶意揣测,当日那群恶徒,哪怕真的都是难民,不论是谁在场,都不该拿太后以及一众女眷赌!”
“怎么就是赌呢?御林军人数不比难民人数多,若是及时到场,问清楚再动作,也好过滥杀无辜!”
“尚书大人莫要忘了,当日在弘法寺,本就是为了难民筹集善款!”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皇帝只沉默着,听着堂上百官各抒己见。
不动声色看向那些,为楚风吟辩驳的官员。
待不可开交时,沉声道:
“此事发生了不过三五日,诸位可听到了京中百姓如何议论?”
皇帝开口,纷乱的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