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要是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写信、打电话。

王红梅擦干眼泪,“就是舍不得你跟孩子们,距离这么远,多久才能再见面啊”。

不行,我现在回去写计划,孩子们跟我学的乐器可不能半途而废,到那边,你按着计划表督促他们,说完转身出去了。

看到她风风火火的模样,想起第一次见面那个心如死灰、沉默寡言的王红梅,还是这样鲜活的面庞让人开心。

下午她跟姜建军去了小路他们学校,找到校长,把情况说了一下,表达了作为家长的感谢之情。

校长跟朱院长的反应一致,真是天塌了,两个好苗子好不容易让自己在全县扬眉吐气,这才多久就要走了。消化完这个消息,还是忍痛表示祝福。

包姑姑听到校长的惊呼声,敲门进来,听到这个消息,愣愣站在那,消化好一会,才缓过心神。

放学的时候,小路他们班主任特意让他俩给班级小朋友告个别。花花虽然平时嫌弃小朋友幼稚,但要分别了还是舍不得,“哽咽道,“我会想着大家的,希望你们也不要忘了我”。

她这一哽咽,好多小朋友直接哭了出来,小路站在台上无语地看着大伙跟生离死别似的,一点理解不了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情感。

我跟姜华同学只是不跟大家一块上学了,但不影响我们交流,咱们可以写信沟通啊。

小朋友瞬间不哭了,对啊,可以跟姜华同学写信,刚才怎么没想到,以为彻底联系不上了。希望她没看到自己哭鼻子的样子,有损男子汉气概。

小路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自己还是好心了,让他们哭死算了。

第125章 回村

事情处理差不多了,颜希和孩子们商量回趟小赵村,要走了跟支书说一声,毕竟涉及家具厂的事。还有杜燕、二壮媳妇、春花她们,自己处得不错的,花花他们主要是想跟小伙伴道个别。

姜建军想了想,“我回去跟爹娘说一声,咱们要走了,省得他们不知道”。

只要不逼着自己一块去姜家,她是不管的,姜家人对自己在恶劣,还是人家的亲爹娘,要求老死不相往来,那是强人所难。

看到娘仨的态度,姜建军苦笑一声,要不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受的那些罪,自己没想起一次都恨得不行,最恨的还是自己。但那是生养自己的爹娘,心里再恨还不能完全不联系。

第二天,姜建军带着两个孩子,颜希自己骑着一辆自行车,往村里走。到了村里,看到一家四口,“我的天呢,建军也回来了”。

建军家的你好几个月没回来了,这次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们。

村里人基本上不知道她出门的事,支书他们在素云那得到消息,几人一商量,决定就当不知道回村连自己家人都没说。

担心的是姜家人,两个孩子住在李素云那,姜家人知道了,要是闹着去要孩子,毕竟是亲爷爷亲奶奶,很难拦着。索性就当不知道,省得引起事端。

不过支书借着送家具的名头,送了不少吃的用的到王泉家,就怕孩子受委屈。

是啊,你每次回来都给我们带点好消息,大伙天天盼着你回来,听着这些好消息,感觉日子过得带劲得很。

姜建军心里想着我才一年多没回来,怎么感觉村里变得格外不一样了呢。

首先大伙的精神面貌,不像之前那样愁苦,反而充满了希望。另外,大伙的衣服也不像之前那样破破烂烂,补丁套着补丁了。进村发现好几家的房子扩建了,有的还用上了砖头。

听着大伙你一言我一语,他听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媳妇。看着她的眼神柔得出水,这样的女同志自己怎么舍得放手。

就听一个大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