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应该是被大皇子牵连才殒命的,哀家由衷感谢皇后。”
至于为什么被行刺的大皇子只受了轻伤而皇后身死,那就只能用意外来形容了。
毕竟叛军的行为谁能把控?
“太后娘娘是不是以为我们只有这些证据?”
奉国大长公主看向媚儿,她咬了咬牙。
她能一直活到现在可不是因为需要她出来作证,而是她表示手中有给太后一击毙命的证据。
只是她一直没有吐口,现在说出来也是为了博一线生机。
“给皇上看病的孙太医在叛乱中一家全部身死,但其实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所以藏了一份血书。
上面记载了他一家为什么会身死,我知道那封血书藏在哪里了,我只求平安无忧地活到老。”
媚儿的话让萧皇后眼神闪了闪,孙太医居然留了证据?
皇帝还未成为太子时就命不久矣,如果此事爆发出来,皇帝的皇位都会动摇。
想要大皇子继位就有些波折,还有靖王给皇帝下毒一事可能会平反,萧太后自然有些心惊。
第二百七十章、达成一致
最关键的是弄不好会把皇帝的死怪在她头上,所以萧太后是绝对不允许什么太医血书曝光的。
镇国公看着眼前乱糟糟的场面轻咳一声。
“孙太医一家当初的确遇到了叛军,不过正巧被我萧家的人看到就给救了。
虽然死伤了不少,但孙太医还是活着的。”
就是萧太后都没有想到镇国公府的人居然救了太医。
不过既然对方在镇国公手里,想来就是当面对质也问不出什么。
想到这里,萧太后不由得安心不少。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媚儿这个保命的把柄没用了,此时两方都陷入了僵持。
“不管如何,皇上已经下葬,他也立有遗嘱,既然皇后已死,大皇子继位后就不立垂帘听政之人,朝中事情由摄政王和内阁还有六部共同商议决定吧。”
“不可,如果你们商议不出结论难不成一直就僵持着?
虽然摄政王主政,本宫又出自摄政王府,但也不允许所有事情都以摄政王府的意见为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出来反驳的居然是太后。
反倒是摄政王并没有什么意外之色,太后的确是摄政王府的女儿。
比起镇国公掌权,她更希望自己掌握权柄,为此也不介意这个时候和娘家起波澜。
“太后要忙于内宫之事且身上嫌疑未洗清,难不成还想垂帘听政?
当初皇上选择皇后而不是太后,这里面的深意大家不明白么?”
众人吵吵嚷嚷,好好的皇陵弄的和菜市场也不差。
云念初站在不远处都听累了,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去?
“各位,太后娘娘身份尊贵,只凭三言两语就想给一国太后定罪是绝无可能的,大秦也丢不起那个脸。
今天各位在皇陵前如此做,不知道最终目的为何?说出来我们大家商量一番?”
萧定安看着云念初那不耐烦的样子开口,想必他们也知道凭借这些扳倒太后不可能,所以还不如直接画下道道。
内阁和清流宗亲一系对视一眼,奉国大长公主出面,外加太后和摄政王三人商量许久,最后似乎达成了一致,然后安排人下山。
很快众人就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奉国大长公主家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入宫为皇后。
后宫所有事情均有她处理,包括内务府等,太后不得干涉。
至于太后也得到了垂帘听政的权利,只是皇帝要由内阁安排人照顾抚养,太后不得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