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尽兴。

从老家特意带来喂它的草料都没怎么消耗下去,它还每日都给辛月和郭玉娘提成,惹得辛姑母都笑称以后家里都不用买胡萝卜了。

大概是因为冬天的太阳落得太早,白天很短夜晚很长,冬季的时间比起其他季节过得总觉得要快许多。

一晃十来天过去了,这就到过年了。

这半月辛盛每日都心无旁骛的在屋里抄书,除了吃饭时都很少出他的屋子。

只有晚饭后才会陪着辛月她们一块儿玩,教她们数数,给她们讲些寓言故事或是游记之类的。

辛盛在书院求学,有很多同窗是附近县里大族的子弟,平时和他们闲聊,他知道了大户人家的女子也是要念书识字的。

只是因为县城没有女子的书院,便都是各自请了先生在家中学习。

他们家虽不是大户人家,但既然那些大户人家都让家中女儿念书识字,就说明这是好事。

他们家虽然请不起先生单独教导妹妹,但辛盛觉得自己在家时也能充当妹妹的先生,便一直想让妹妹跟着他也念些书。

以往原身对此不感兴趣,辛月却是想学的,她并不想做个无才便是德的女子,更不想在古代做个睁眼瞎。

本来这时代女子的娱乐活动就很少,若是识字以后还能看些话本。

于是跟辛盛说好了,等他抄完书便开始跟着他学认字。

今年因为宋氏大着肚子快临盆不能颠簸,他们一家和辛姑母、郭玉娘便都在县城的小院里吃年夜饭过除夕。

明日初一也只有辛长平和辛盛两人,一大早便得要架着驴车往老家赶。

老家族里初一中午要开祠堂祭祀祖先,辛长平和辛盛他俩作为这一房的长子长孙必须得到场。

尤其是辛长平,作为族里唯一的秀才公,还得负责把族里去年添的丁口记上族谱,等祭祀结束后吃过饭才能再驾驴车赶回县城。

宋氏的肚子如今说不好哪天就会发动,辛长平便不敢在老家过夜。

宋氏这一胎养得十分艰难,他害怕万一他不在的时候宋氏要生,还好青松巷便住着一个接生婆。

辛长平早早就付了银钱给接生婆,同她说好了这些时日她都不会出门,一旦宋氏有要生的预兆便上门去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