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 / 3)

这位姓刘的矮汉子就是那位被春生救过的樵夫,名叫刘斧头,芙蕖县本地人,家住在离不归山最近的西郊。春生和冯谢君走后,刘斧头后脚就到了自家婆娘摊前,从妇人嘴里得知恩公来过,而自家媳妇还有眼不识泰山的冒犯了恩公的师弟,于是赶紧抱着孩子往东追去,稍一寻就在药铺门口看见了正孤身等人的恩公。

先前说过这一家都是忠厚之人,家中添喜,第一时间就想与救命恩公分享,刘斧头见这位比妖精还漂亮的红衣少年如此冷漠,于是便将话头转回给自己可亲可爱的恩公春生。

“对了,恩公是不是缺顶斗笠,正好这顶斗笠是我差婆娘特地为恩公您编好的,本来在立夏前就该给您顺邀您过来吃孩子的满月酒,但好些日子不见您下山了,这回终于碰见了,满月酒上的红鸡蛋现在没了,但这顶斗笠您一定要收下!”

那汉子将背上绑着的东西解下,拿开上面裹好的蓝布,将一顶编得极精细漂亮的斗笠展给春生看,斗笠底兜着四个新鲜鸡蛋,用一块红纸盖着,将就补了满月酒上该送春生的那份红鸡蛋,鸡蛋下面放了一枚铜钱,是为还刚才那只竹编红蝴蝶的钱。

春生没有多加推却,心里想着以后山上有了好的野货定要多送他们一家些,高兴大方地收下了这份心意,他将鸡蛋交给冯谢君收好在箩筐中,摘下头上的蔫软荷叶把这顶新斗笠戴上,

大小正正合适,戴在头上轻薄柔适,是春生戴过最舒适的一顶斗笠。

“春生恩公,您看这边有两根小抽绳,您这么将它们一拉,瞧,就有层薄纱像帘子一样放下来了。”

春生照着汉子的指示将内沿的棉绳一拉,果然有一层轻软的素色棉纱落了下来,原来这顶斗笠的帽檐一圈还缝上了一层纱,做成了帏帽的样式,用抽绳就能收起放下,比一般斗笠更能为他畏光的眼睛遮阴,还如此便利,真是难为他们夫妻两一番用心良苦了。

春生突然觉得自己这份礼收得太随便了,他感动得语无伦次,用自己长满茧子的手握住那汉子比自己更粗糙的一只手,眼里泛泪道。

“我竟不知道是这样一顶好帽子,刘兄你何必让阿嫂为我一个外人这样费心费力,哎!这样待我好,倒叫我不知如何是好了,哎!我现在两手空空,你喜添贵子我也没个像样的东西能送。”

春生连“哎!”三声,刚想转头叫冯谢君把灵芝换来的钱分出一半给刘斧头,对方就抱起自己的孩子拦下春生说道。

“嗐!恩公从前下山总是要偷偷在咱们家门口放些野货,我们哪里还能收您的东西,若您真想给,就摸一摸咱家娃娃的囟门,给他讨个仙人抚顶的吉利吧。”

春生一边慌张推说自己哪是什么仙人,可还是认真小心地在婴儿长着细软胎毛的囟门上摸了摸,摸完后朝孩子父亲的傻笑了下,好似自己真的完成了一项庄重又被人所寄予厚望的仪式。

冯谢君看他和那刘斧头聊着,就像个最普通不过的善良乡下人,啰里八嗦的就是些最无聊的话题,身体健康,收成如何,家畜下崽,孩子多大,米价涨了……

站在旁边听着,本该觉得不耐烦的,可冯谢君却觉得这样的春生很新鲜,他内心已先入为主的觉得春生这辈子只认识他们几个不归山里的怪人,而此刻看他和一个山下的普通人像友邻般闲聊寒暄着,仿佛头一回想起来,自己的师兄春生也是这人间里头的一个小凡人。

冯谢君看他因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户人家而尽量想像个熟知人情世故的普通人一样,让对方不要察觉出自己因为离群索居而与常人有些不同的地方,不熟练却努力的与人客气。

这种尽力配合他人的态度,若是换在其他人身上,冯谢君肯定会觉得是庸俗软弱的表现,可放在春生身上,他却觉得可爱。

冯谢君这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