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城门上站着的全是高大威猛的带甲战士,个个执枪挂刀,腰杆笔直,雄赳赳气昂昂的,一看便是训练有素的精兵战士。
这时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官兵举起一封盖着红色官印的兵递,旁边站着卑躬屈膝的本地知县,那官兵嗓子洪亮,开口对那些不满的百姓喊道。
“卓总督有令,浙闽两省倭寇遍地,多有与倭勾结的流民私犯冒充良人窜行于坊间,扰乱民心偷窃消息,你们芙蕖县离台州前线不过百里,也在谨防倭寇乱的范围内,是以自今日起,宵禁提早至申时,若有犯夜者,杖三十,且出入城门者皆需严加盘查!”
那官兵喊完,一排兵士便将绣着“卓”字的战旗插在了城门上,众人见了那道兵递还有这些挂起的战旗,哄闹声终于小了下去。
毕竟天下谁不认识这个“卓”字代表着什么,卓氏两兄弟,文卿武达,是靖安皇帝最有力的左膀右臂。众人已明白是卓家军的大帅卓仲达来了芙蕖县,那可是抗倭南军中主力的主力,可以说没有卓仲达统领的卓家军,东南几地早被倭寇占了,这样的定国大将竟然在他们这小地方,可谓荣幸之至,是要载入县志的大事。
百姓们知道是卓总督来了,顿时没了怨气,十二分的配合,有些甚至还要将手里的粮布肉食送给这些不许他们回城的卓家军,气氛一下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了军民同心的其乐融融,所有人都散开连,在城外各找能将就一宿的地方。
只有一人,赤脚穿着草鞋,戴了顶方笠,大步走到那络腮胡子边上,不声不响将自己腰上挂着的牌子一亮,那兵和知县都立刻跪下,慌忙给人让了路,将人迎进了城内。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跟着皇帝李后存出宫的镇抚司高手李三。
陈最看到还是有人能进去的,便想这不是什么绝不能通融的死令,于是不顾怀里姜半夏小声的劝阻,在李三进去后也驾着马从容不迫地踱到那络腮胡子跟前。
他也不下马,就这么高坐在马上,念了声“福生无量天尊”,将从卓不凡那里捡来的四枚银元宝丢在络腮胡子脚边后,便不再说话,只笑眯眯又冷嗖嗖地俯视着那兵和县官。
那络腮胡子看他踩在马镫上的十方鞋还有身上的道袍,明白眼前这年轻人是个道士,一嗓大声谩骂立刻咽了回去,脸皮抽着,抱拳生硬的喊了声“道爷寿安”。
自从去年靖安皇帝突然宣布要信道求长生,不仅给九州万方的道观大肆拨款修补,一时间道士们的身份也因皇威庇护,比七八九品的小官还高贵了几分,一些诸如武当龙虎山这些丛林大道观里的道士更是身价飞涨,寻常人不敢轻易对他们造次。
陈最虽然是株空心莲,可皮囊生得出众,若是不说话,穿着那身道袍看起来是有些小高人的不凡气度,他们一看这年轻道士的气质相貌,还有他胯下骑着的这匹皮毛黑亮的千里良驹,还有那四枚元宝,都错把陈最当成了和镇抚司李三一路来为皇帝办事的道家高人。
只因近来有传言皇帝请了许多道士术者,要他们为自己遍寻适合修炼长生之道的吉壤。于是那络腮胡子也不多纠缠立刻就给他们放了行,姜半夏心里惊奇事情竟如此容易,陈最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只认为是卓不凡那四枚大元宝的功劳,深感武当山里那几个被父母逼来当俗家弟子混日子的纨绔后辈说的有理
“大师兄,下了山,钱比功夫好使。”
尽管此时日头才碰到山线,目视不归山的距离,半个时辰也能赶到山脚了,可听闻那不归山里的路极崎岖难行,山势诡异多变,要不然也不会有“不归”这个名字了。陈最想了想,还是先在客栈里休整一夜,待明日再上不归山寻那毒痴苗无根。
闭城鼓一响,街坊店铺也全都打烊了,芙蕖县太小,只有一家客栈,陈最望着客栈酒旗走到店前,店家却说没房了,一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