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熠的妆容、造型都要往沧桑了改动,但更重要的是?, 中老年的戚澍和年轻时的戚澍形神?是?完全不同的。
顾熠作为演员的阅历还不足以让他驾驭这个年纪的戚澍。
在剧组待久了,唐懋清楚顾熠不是?不肯打磨的性子, 倒不回再和?他多说琢磨琢磨了,但顾熠自己?已经察觉到了瓶颈。
戚澍这个形象该如何去构建, 只靠想象力是?不够的, 顾熠向唐懋请了几天假, 为角色找寻灵感。
靠妆容和?造型去弥补年龄的差距并不够,虽然顾熠能把角色演绎得像模像样,但他自己?回看自己?演过的片段,却觉得只有形似,内核还是?不够。
顾熠去拜访了山村里的老师, 听他们讲从城市来到山间的遭遇,也看了不少?影音资料,他脑海中一直思索他扮演的戚澍和?真实的乡村老师之?间的区别。
这些老师的动作、情感、经历……看得越多,记录越多, 顾熠越觉得,他在拍片前做的准备远远不够。
好在现在弥补也不算太晚。
幸运的是?, 他遇上了唐懋这个导演。
唐懋是?愿意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的性子, 以往和?别的演员合作,他不介意一遍遍重拍, 消耗空设备的剩余价值。
顾熠由着他的性子磨,《山花》的拍摄进度反而比他之?前的电影要快。
因而唐懋不介意等一等顾熠, 等顾熠状态恢复了,拍摄再重新启动。
唐懋甚至花了一天时间向顾熠讲述他写《山花》剧本?的初衷。
“我就是?山里考出来的学生?。”唐懋道, “我没遇上戚澍这批老师,但家?里弟弟妹妹遇上了,我当了导演之?后,家?里弟弟妹妹和?我说,让我写个故事讲讲他们老师。”
顾熠一直在观察,找寻这些老师的共同点,把他观察到的内容糅到对戚澍这个角色的演绎中。
顾熠内心也越来越沉稳,越来越踏实。
他发现,不管是?接触到的老师们,还是?他看到的影像记录的老师们,这些人都带着一股让人平静的力量。
在对这些人物的模拟中,顾熠感觉自己?慢慢贴近年老时的戚澍。
……
“拍摄开?始!”
顾熠准备足够了,《山花》的拍摄便继续进行。
顾熠在镜头前的第一个神?态让唐懋怔住了。
或者?说,他被此刻顾熠的表演镇住了。
原先顾熠自己?觉得不对劲,是?因为他的演绎里有股违和?感在,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也给人一种接近戚澍的感觉,但那离唐懋理想中的演绎还有一段距离。
但此刻,青年戚澍到老年戚澍的过渡无比自然,戚澍不仅形在,神?也在。
顾熠已经慢慢融进山间的景色里了,他成为了这座山的一部?分,一个本?就该在山中生?活的人。
最打动唐懋的还是?顾熠的眼神?。
《山花》前半部?分的剧情里,戚澍身上有一股年轻人的锐气和?张扬,顾熠把这种状态拿捏得恰到好处,而到了后半部?分剧情,在山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越来越空,桌椅越来越破旧,戚澍的生?活渐渐平静了下?来。
但呈现在镜头前的,并不是?一双浑浊的眼睛。
不管是?有一教室的学生?,还是?只剩一两个学生?,戚澍对教书这件事始终是?有爱的,所以即使年过半百,他眼中依然有热忱在。
他会在晨光中赶到教室,把粉笔用到最细,在放学后把教室门窗锁好。
他依然像年轻时那样和?路远的学生?一起回家?,遇上村民家?的狗,他远远就会打招呼。
这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