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以为是缺钙,带去儿科检查了一下,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颜安青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倾向,简单地说,就是疑似自闭症。因为年龄小还不能完全确诊,希望家长可以引起重视,尽早干预。

颜安青的父母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两家条件都不错,就颜安青一个宝贝,肯定怎么好怎么治。一开始大家都信心十足,以为愿意花钱就行了。等真正开始做干预,花钱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精力。

女儿和女婿都有工作,年轻人的事业不能耽误。爷爷奶奶倒是退休了,但爷爷在颜安青两岁的时候脑梗过一次,行动不便,日常生活还得奶奶照顾。姥爷在部队还没退休,只能自己顶上。她是小学语文老师,为了照顾颜安青办了内退。幸好就差一两年退休,学校领导也体谅。

在机构干预了一年,颜安青还是有进步的,能说简单的词汇,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诉求。这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她一直陪着,自己也买了相关书籍去学习如何给颜安青做干预练习。

在家的时候不觉得,只看到孩子的进步。等上幼儿园了,一对比才发现颜安青跟其他孩子的区别。根本不听指令,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跑出去抓蝴蝶。老师不管讲什么,他都干自己的,如果有小朋友动了他的东西,他会尖叫,咬人。

校长找颜安青的父母谈话,委婉建议他们给孩子换所幼儿园。能换到哪去?姥姥心里清楚,颜安青的情况不是换幼儿园可以解决的。她去找校长沟通,可以全程陪读,老师只管上课,她来负责颜安青,校长这才点头让颜安青继续上幼儿园。

一次幼儿园的手工课,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卡通石膏像,还有一排颜料和毛笔,让大家自己上色。这是唯一一次颜安青跟上大家的节奏,他拿起发给他的石膏像很认真地涂抹。

等全部涂上颜色,颜安青举起石膏像,脸上手上都是不小心糊上去的颜料,捧到自己面前说送给姥姥。那一刻自己激动得想流泪,颜安青是知道谁对他好的。也是这个契机,她发现颜安青对给石膏上色很感兴趣,他之前对在纸上画画都没什么兴趣。

她又带颜安青去公园的小摊上买了一个石膏娃娃,还真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半小时给石膏上色。

孩子有兴趣就好办,她从淘宝上买了一箱各种造型的石膏白坯,每天去幼儿园就带一个。等颜安青坐不住的时候,就拿一个出来给他上色。这样一来,虽然不听讲,至少不会影响课堂纪律,老师上课也轻松多了。

等颜安青五岁时,尝试带他去商场里面的陶艺吧做陶瓷,书上也说可以锻炼孩子的抓握和手眼协调能力。没想到颜安青一下就爱上了,第一次去玩了两个小时都不想走,做出来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碗,说要送给姥爷。

谁家里摊上这样的孩子,谁家知道养育的过程有多艰难,血泪辛酸能写成一本书。别的孩子教几遍就会的事情,颜安青可能需要重复教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

虽然宝宝一直在进步,但相对于同龄孩子,只要开口说话就会发现他不正常。除了自己,颜安青基本无法和其他人正常沟通,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全靠姥姥给他当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干预中,颜安青父母的耐心被慢慢耗尽。加上各种来自工作、社会和生活的压力积累在一起,开始经常争吵。上班一天,回家再看见一个情况没有多大改变,甚至不能正常沟通的孩子,所有的矛盾都被进一步扩大。

幼儿园大班时带颜安青去权威医院再次做了系统的检查和评估,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有阅读障碍和社交障碍。自闭症不会治愈,只能看干预后能提升到什么程度。好的情况可以基本正常生活,不好的情况可能终身需要人照顾。

医生的话像一桶凉水浇灭了颜安青父母仅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