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玉铃铛跟裴长淮随身佩戴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赵昀还记得那物系在裴长淮的脚腕上时,响得何等动听。

裴长淮自然也忘不了。

即便在场的人当中只他能听得懂赵昀的话,可裴长淮一张薄脸皮险些挂不住。

他正了正色,朝赵昀郑重拜道:“今日之事,多谢。”

“怎么谢?”

裴长淮一愣,不想赵昀竟问得这样直接,他一时也没想好,便也直问道:“都统想怎么办?”

赵昀揉着自己有些僵硬的后颈,道:“累了一天,小侯爷赏口饭吃就好。”

“想吃些什么?”他再问。

“随你做主。”

此地是梨花巷,好巧不巧,附近正有一个去处,只是裴长淮不曾带人去过。

他迟疑地望向赵昀。

方才见到赵昀抱着安睡的元劭,他心头那根紧得几乎崩断的弦蓦然一松,不由地想,还好是他,不是别人。

此人虽有城府,做事颇具手段,可襟怀磊落,至少不会对妇孺下手。

其实,倘若他们之间没横着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事,裴长淮倒很想与之一交。

赵昀耐心等他回答,手下晃荡起腰间的麒麟佩。

裴长淮的目光落在那枚麒麟佩上,抿了抿唇,道:“跟我来。”

他要去的地方离梨花巷不远,也是京都里一处小巷子,因紧邻繁华的夜市,不算冷清,也不算热闹。

巷子里支起一个面摊子,来往的食客多是京都里的平头百姓,诸如仆役、轿夫、店铺伙计一流;

自然也有邻巷里的小孩儿,跑着闹着过来,用铜板买一包炸得酥脆的绿豆丸子,揣怀里当零嘴吃。

赵昀没想到堂堂正则侯竟会来这样的地方。

那面摊的伙计一掀锅盖子,白腾腾的热气打滚似的翻上来,面香很快飘满了整条巷子。

“坐罢。”

裴长淮请他入座。

这时夜近三更,面摊的客人只有他们。

裴长淮的两名近侍随意找了一个桌子坐下,对面摊伙计说「老三样」,那伙计便点了点头,请他们稍等。

看来还是熟客。

其中一名近侍看向卫风临,抬手打了个招呼,道:“哎,这位”

卫风临对上他的目光,只好回答:“卫风临。”

那近侍道:“卫兄弟,要不要一起过来坐?”

卫风临放不下警惕心,看了一眼赵昀,等待他的指示。

赵昀看着眼下这场面,着实新鲜有趣,笑了一声,道:“吃个面而已,别拘谨,就当认识一下正则侯府的朋友。”

卫风临沉默着点头,走过去与他们坐在一起。

近侍对面摊的伙计喊道:“再加一碗。”

“好嘞!”

没多久,那伙计就给那桌端了三碗阳春面上来,还有四碟子下酒菜,两荤两素,外加一小壶酒、三个酒杯,一块儿上齐全。

赵昀回过头,再去看裴长淮。

裴长淮没有陪他同坐,而是挽起袖口,走向竹棚下的面锅。

他从伙计手里接过长筷与木勺,将刚包好的水晶馄饨下进热汤,而后就站在锅前,静静守着火候。

面摊里忙前忙后的是小伙计,真正的摊主是个老翁,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背也佝偻得很。

他本来坐在矮桌边正跟自己下棋,从伙计口中听说正则侯来了,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向他行礼道:“小侯爷。”

裴长淮道:“不必多礼,我们吃过就走。”

老翁显然高兴,道:“侯爷好久没有亲自过来了。”

“诸事缠身。”裴长淮道,“京城又下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