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变迁。
"谢谢大家。"林染染抚摸着相册,眼眶湿润了。
"应该我们谢谢你才对。"狗蛋娘拄着拐杖走过来说,"现在我家狗蛋都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专门给人看病,都是托你的福。"
"婶子,那是狗蛋自己努力的结果。"林染染笑着说,"对了,我这次回来带了些专家,想看看能不能帮家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好了!"
春节期间,村里举行了盛大的文化节。
林染染看着孩子们穿着传统服饰跳着舞蹈,看着老人们在台上唱山歌,忽然觉得,自己当年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大年初三,纪家人和乡亲们一起在新建的文化中心举行了一场座谈会。
纪父已经八十岁了,但思路依然清晰:"染染,老大,你们做得很好。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努力,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爸说得对。"纪君骁点点头,"我和染染商量好了,打算在县里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本地的专业人才。"
"我已经联系好了教育部的专家。"纪君瑶补充道,"他们很支持这个项目,说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试点。"
"我会让军区医院和学院合作,建一个实训基地。"纪君战说。
"农业方面,我们打算引进有机种植技术,提高茶油的品质。"纪君善说。
"我来负责招生和就业指导。"纪君勇笑着说,"保证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林染染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建设美好的明天。
座谈会结束后,林染染和纪君骁独自来到当年的奠基之地。
如今这里已经矗立起宏伟的教学楼和医院大楼,孩子们的笑声和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老公,你说,等我们老了,就在这里住下来好不好?"林染染靠在他的肩上。
"好啊。"纪君骁握住她的手,"我们可以种一片茶油林,养几只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到时候,我们就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孙子们上学,看着老人们散步,多好。"林染染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