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善不满足于此。
他发现校园里最紧俏的是“辅导资料”。当时大学教材稀缺,尤其是国外的经济学著作,图书馆里只有几本,还被教授们锁在书库里。
他托外语系的同学帮忙翻译,自己熬夜手抄,装订成小册子偷偷卖给学弟学妹。
“这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精华笔记,五毛钱一本。内部资料,限量发售。”
不到半天,五十本笔记就被抢光了。
有同学质疑他“投机倒把”,他笑着解释:“这是知识付费,按劳取酬,政策允许的。”
第一个学期结束,纪君善算了笔账:腊肠、茶叶、笔记等零零总总加起来,两千块变成了五千块。
他给弟弟妹妹分红,但两人不要,又将林染染给的零花钱给他,让他放心大胆创业,以后他们跟着他躺赢。
他又发现京大附近的居民楼里,很多人家有闲置的自行车,但学生们租车难。
他就挨家挨户敲门:“我帮您保管自行车,每月给您五块钱,还负责维修,学生租车的钱我们三七分。”
不到一个月,他就收了两百辆自行车,在校园里开了个“诚信租车点”,按小时收费。
为了防止丢车,他还发明了“押金制度”押学生证,还车时退还,这在当时可是新鲜事。
纪君善还发现留学生宿舍的外文报纸常常堆在角落没人要,就跟留学生商量:“我帮你们处理废纸,换你们看过的杂志行不行?”
他把这些杂志带回宿舍,挑出里面的时尚插图、科技新闻,剪辑成一本本海外见闻,卖给美术系、物理系的同学,每本两块钱,比买原版杂志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