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平日也就算了,他到户部当差也只有一年,平日他就有点使唤不动他们,在他们背后可能跟几个家族跟阿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眼下这么紧急的情况,他们还遮遮掩掩,他立即沉脸,怒声道:“我是皇上册封的贝勒,我还使唤不动你们了,是不是要我把皇上搬过来,你们才愿意把账册拿出来,命你们三天之内把户部十年内的账册给我拿过来。”

几个大臣见他发怒,才不情不愿地应声是。

胤禛还是在三天后拿到户部的账册,一共十几本,厚厚一大沓,几天之内都看不完,不过他也只能先看,看户部的存银都去哪了,他又花了三日,将自己关在书房内看账册,看着看着才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户部的银子有很大一部分被朝廷大小官员赊走了,有赊无还,也无人向那些赊账的官员讨债,成了一笔烂帐,怪不得户部的存银越来越少。

胤禛把这事告知太子,想要太子跟他一同向那些赊账的官员讨债,只是太子说既然是他发现的,他自己去讨就行,他还有别的差事要忙活,实在没空管这些,又把差事扔给他一人。

胤禛知道太子是不想沾这事,那些赊账的官员不乏重臣,他连户部的几个官员都使唤不动,哪能一下子跟那么多人要债。

他只好先放话出去,让那些官员主动还债,从户部赊走多少银两就还回来多少银两,既往不咎。

然而放话不管作用,很少有官员愿意主动还债,欠的多就更不愿意了,胤禛觉得赈灾紧急,于是叫人上府催债,效果甚微,反而他多了不少弹劾,那些人重提他养外室的事,说他给外室穿金戴银,不知道花了多少银两,外室生活奢侈。

胤禛只能自己生气,他先前觉得养外室花不少银两,但比起那些官员奢侈的生活,他花去那点银两算得了什么,更何况乌锦这人还真的不喜欢穿金戴银,他见到的乌锦有时候连一支簪子都不戴。

这事闹得朝堂不太平,胤禛被皇阿玛单独叫过去,让他别盯着户部那些债,他很是不理解。

“皇阿玛,儿臣不过是让他们把赊的银两还回来而已,他们中饱私囊还有理了?”

康熙看着自己这个儿子,说道:“胤禛,水至清则无鱼,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你再想其它办法吧,别追着他们不放,这事,你不要再查下去。”

胤禛听到皇阿玛这么说,他不能反驳皇阿玛,只好应道:“儿臣知道了,儿臣明白,此事儿臣不会再查,还请皇阿玛放心,儿臣会努力筹到灾银。”

“好啦,去忙吧。”

胤禛走出大殿,一时没有思绪,户部那些烂帐讨不回来,两万两银子是要凭空出来嘛,他心情烦躁,让苏培盛备马车,他出宫过去乌锦那。

这阵子他忙着催债筹银,有一阵子没过来找她,他到房间里面见到乌锦在备喜糖,他才想起她有一个丫鬟要成亲的事。

乌锦正在把喜糖分装进小布袋里面,再过三日便是彩玉大婚的日子,这些喜糖是分给乌家那些亲戚的。

她见到四阿哥坐下,她没搭理他,继续分糖。

“这些事,你让谢嬷嬷她们帮你,何必亲自动手。”

“我闲着也是闲着,想为彩玉做点事而已,爷怎么了,一脸不高兴,谁惹到你了?”

胤禛觉得乌锦很敏锐,一下子察觉到他的情绪,他没注意到是自己在乌锦面前情绪外露,不像在宫里对谁都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

乌锦要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肯定会反驳,他是情绪写在脸上,不需要她特意察觉。

胤禛把这阵子发生的事告诉她。

“皇上不是让你们两一起筹银嘛,太子都不着急,你着急什么?”

“因为灾民等不了。”

“是灾民等不了还是主子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