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3)

和盘托出,陆英大怒,斥责他软弱自私,不敢担责,害得祝余平白受罪。

待陆庭春走后,得到消息的大娘子再次传唤祝余,陆英与她同去,正院的厅堂上,大娘子屏退了所有下人,宣布从今往后祝余将不再享有任何优待,一应用度照着陆英身边的女婢来,随侍陆英起居。

陆英反对无果,此后祝余便成了陆英的女婢,不再与陆庭春见面。

赐婚后,陆英便执意要带她上京,祝余欣然应允,离府前夜,陆庭春哀求陆英,见了她最后一面,吐露真情,恳请她留下。

陆庭春至今还记得她那夜说过的话,那些毫不留情的字句。

她说,她对自己从未有过半分情意,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郎君君子之姿,自会有淑女良配,令仪虽寄人篱下,但不愿为权所迫,委身与不爱之人。”

“若郎君执意为难,令仪愿禀明大娘子,即刻离府,日后与陆府再无瓜葛。”

言毕跪地一拜,求他宽宥。

翌日陆英上京,她随侍左右,送别之际,大娘子拉着陆英的手不放,到时辰了,祝余上前去劝,陈氏松了握住陆英的手,执起祝余的手,握了握,那时她比如今年轻些,鬓间钗环盈盈,喉间嗫嚅说不出什么来,眼眶红红地拍了拍祝余的手,说:去吧,好孩子。

祝余福身一拜,俯首间鼻尖一酸,涌出泪来,陈氏曾经是她在这世上的第二个母亲,她依赖她,爱重她,最后却因一幅画生了嫌隙,不得不分离。

-

陆庭春将玉佩递过来,祝余并未伸手去拿,将月很有眼色地将玉佩收入囊中。三人就此别过,陆庭春说不出挽留的话,静静地看着她离去,膝上还放着那卷兵书。

永兴寺的钟鸣声响起,黄昏已至,落霞满天,陆庭春枯坐在院中。

出了后院,祝余接过将月递来的玉佩,两人穿过正殿,便往下山的山道去,转过拐角,一人迎面而来撞上祝余,祝余下意识伸手接住她,“姑娘当心!”

却在来人抬起头时呆愣在原地。

对面一双瞪圆的杏眼,受了惊之后薄唇微张,高耸的流苏髻,两侧垂挂着珠串发饰,这是蒙烟最爱的发式。

祝余眨了眨眼,鼻头酸胀,下一刻便落下泪来。

18☆、破茧成蝶

◎“我便在新婚之夜,一刀杀了他。”◎

蒙烟今日来永兴寺是来替家人祈福,她好几年没回家,不知道家中双亲身体是否康健,祝余记得前世她每月都会来永兴寺祈福,只是没想到这样巧,竟就在今日遇上。

她松开蒙烟的手,狼狈地低了低头,抬手拭去眼角的泪花,而后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平息下起伏的心绪,看向有些不知所措的蒙烟,“抱歉,姑娘的模样,生得与我一位故人有些相似。”

蒙烟闻言迟疑地点了点头,侧过身示意她二人先行,祝余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她的动作,见她看过来,祝余收回视线,错身而过时,没有忍住,微微侧过头最后看了蒙烟一眼。

两人匆匆往山道上去,蒙烟静立在原地,隔着山道旁横伸出来的草木枝叶,隐隐约约望着祝余的背影,直到她彻底消失在视线中,她才转身往正殿走去。

下了山,回到陆府,方进门便看见老管家兴冲冲地迎上来,说是太子妃来信了,叫祝余去看。

祝余忙跟着去了正厅。

去时大娘子手中正捏着信纸细细看,祝余放缓脚步,上前行礼。陈氏抬起头看了她一眼,轻轻抬手示意她坐下,片刻后,陈氏身边的管事妈妈将信纸递给祝余。

前一张都是些问父母兄长安的字句,下一张末尾才提到叫*祝余不要着急回京,留在永州等她归家。

祝余皱着眉头看完,思索着陆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