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国松开手,得意地拍打着身上沾的尘土和草屑,嘿嘿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臭小子,懂个屁!这叫兵不厌诈!你还嫩着呢!想跟你老子斗?再吃几年干饭吧!”那神情,活像个打了胜仗的老将军。

陆明宣和王玉娇一直坐在石凳上,看着这父子俩你追我赶、斗智斗勇的“全武行”。

晚风轻柔地拂过,带来田野的清香和槐花的甜香。

陆明宣的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眼神温和地看着这充满生趣的一幕。

王玉娇也忍不住掩着嘴轻笑,眼眸弯成了月牙儿。

眼前这热闹平凡的农家生活,这毫无保留的亲情羁绊,还有安宁祥和的氛围,不正是他们在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内心深处最渴望、最珍视的东西吗?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家人平安喜乐,能日日相守罢了。若此时说出口,他们定会为这份不谋而合的默契而感到惊讶。

“多大岁数的人了?还跟孩子一起闹腾!也不怕明宣笑话!”张琴兰端着两盘刚炒好的菜,和大儿子王舒展一起从厨房出来,看到院子里这“战后”的景象,尤其是王利国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忍不住笑骂道。

王舒扬看到救星来了,立刻从躺椅上弹起来,狗腿地跑到张琴兰身边,一边接过她手中的盘子,一边忙不迭地点头附和,声音响亮:“就是!就是!妈说得太对了!爸他耍赖皮,还打我!”那告状的语气,委屈巴巴的。

王利国瞪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倒也没再发作。

“二小子!别贫了,赶紧收拾桌子,开饭了!”张琴兰笑着指挥道,语气里满是宠溺。

今天这顿饭,格外丰盛。

除了日常的青菜,桌中央还摆着一大碗油汪汪的红烧肉,一盘金灿灿的炒鸡蛋,一碟自家腌的脆生生的咸菜,还有一盆飘着油花的疙瘩汤。

这几乎是王家过年才有的规格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顿饭过后,陆明宣头上的伤已无大碍,是该回知青点去了。

饭菜的香气弥漫在小小的院落里,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温柔地笼罩着围坐在石桌旁的一家人。

陆明宣看着眼前丰盛的饭菜,看着王利国、张琴兰慈祥的脸,看着王舒扬、王舒展兄弟俩憨厚的笑容,看着王玉娇安静地摆放碗筷的身影,心中被一种巨大而沉甸甸的感激填满。

他站起身,端起一碗张琴兰给他盛的、堆得冒尖的米饭,声音诚恳而郑重:“叔,婶子,舒扬,舒展还有玉娇,谢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这份情谊,我陆明宣记在心里了!以后……但凡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地方,你们千万别客气,尽管让舒扬到知青点找我。我一定尽力!”

陆明宣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带着无比的真诚。

王利国放下手里的旱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正、懂得知恩图报的后生,眼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和喜欢。

他拍了拍陆明宣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庄稼汉特有的实在:“孩子,说啥谢不谢的,见外了!你能到咱家来,是缘分!以后在王家屯,有啥难处,甭管是知青点的事,还是别的啥,尽管来家里!叔在村里活了半辈子,这张老脸,多少还能顶点事儿!别怕麻烦,啊?”

陆明宣喉头有些发哽,点点头,:“嗯!我记住了,叔!”

一顿饭在温暖而略带离愁的气氛中结束。夜幕悄然降临,点点繁星开始在天幕上闪烁。

陆明宣简单地收拾了自己不多的行李其实就是几件换洗衣物和张琴兰硬塞给他的几包点心、一罐咸菜。

他再次郑重地向王家人鞠躬道别。

王玉娇默默追随着陆明宣消失在通往村东头知青点的那条小路的拐弯处。

午后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