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还能说什么?干呗!

陛下即位这些年,盛国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面对这样能干的陛下,诸臣时常自惭形秽,根本没有反驳的底气。

这也导致楼喻的威势越来越强,朝堂上下无人胆敢忤逆。

一位春秋鼎盛的皇帝,一位圣明昌和的英主,是社稷之幸。

他们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除了紧紧跟上陛下的步伐,除了尽量不拖陛下的后腿,便只想着能有幸青史留名,一笔带过也好过查无此人。

皇帝说要弘扬国威,朝堂上下全都高效运作起来。

远洋航行的准备工作需要很长时间。

转眼又到一年春闱。

这次春闱与往年颇有些不同,参加会试的举人中,竟然出现了女子身影!

楼喻在昭庆七年下过诏书,言女子可以通过科举入朝为官。

当时民间反对浪潮不算大,不过更多的人是心存不屑。

就算给了女子考科举的机会,又能如何?

她们当真能比得上男人?

所以,当第一位女举人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他们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遭到了剧烈冲击。

科考之难,所有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深有感触。

缘何圣令不过颁布三年,就有女举人出现了呢?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女举人从小便接受与男子一样的教育。

虽然女举人依旧稀少,但还是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京城旬报》甚至还刊载了这位史上第一位女举人。

除此之外,这次的春闱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南方举人高中进士的比例大大增长。

其中以荣献为首。

荣献出身南方陇州,三年前入京考入大学。大学深造期间,他就已经闻名于学院。

别人最多选择一个专业,尽可能拿到学分就毕业,其余时间继续钻研科举。

可他倒好,刚入学就询问教习能否选择多门专业。

教习还没遇上过这样的问题,只好请示唐修,唐修拿不定主意,又请示楼喻。

楼喻顿时就觉得这人有想法,遂同意他可以学习多门专业,但一段时间内只能专心一门课程,等拿满学分,才能继续下一门专业,到大学三年期满为止。

荣献自然叩谢圣恩。

旁人一开始都道他哗众取宠,竟用这种方式引起陛下注意。

但眼见荣献拿满一门又一门学分,众人都傻眼了。

这人是不是疯了?学那么多干什么?

在这三年中,荣献如饥似渴地学习,终于一朝高中,被楼喻钦点为榜眼。

南方那种偏远的地方也能出榜眼了?

不是说以前都是一群山野村夫吗?

楼喻特地在勤政殿召见了荣献。

青年小麦肤色,形貌清正。

“当年图书馆见了之后,朕便让人去查了你的身份,倒是让朕惊讶。”

荣献恭敬道:“当时年少气盛,让陛下见笑了。”

“哪里见笑?朕倒觉得罗逸将你教得很不错。”

楼喻回忆往昔,目中露出淡淡的笑意。

“夫子一直敬仰陛下,陛下所思所行皆为他教导学生的标准。”荣献满目真挚,毫不掺假。

楼喻不由问:“他身体可还好?”

“前些年不怎么好,族长给他找了各种药材养身体,这两年好些了。”

楼喻笑道:“看来你们族长对你夫子还挺看重。”

荣献噎了一下,心道,岂止是看重?

老族长去世后,荣石少族长成为新族长,只要是学堂相关事情,全都听由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