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要考状元,砚台还真是冲状元去的。我赶明去问问娘, 看宣宝以后干嘛来着。”

卫成让她别胡思乱想, 睡吧。

姜蜜看时辰的确晚了, 吹灯歇下,后来这天她没顾得上让婆婆预测人生,就接到门房送来的信。其中一封写明了交给卫成, 另一封是给她的,料想是娘家人送来,姜蜜拿到手就拆了。

果不其然,这封信是以大伯的名义写的,应该还是请人代笔,除了闲话家常之外,上面提到两件事。

其一是狗子岁数差不多了,爹准备给他说亲,后娘好像不太愿意。

其二大伯准备将孙子辈的都送去读书,先读几年看看,有聪明的就重点培养,不能读也学点道理认几个字。本来读书看个人,不应该写信来麻烦,主要还是卫家兄弟把经文注解卖了,现在也没第二套,姜家人有点担心,怕小地方学堂夫子教不好,毕竟不是谁都有卫成的本事,一般聪明的要自悟那些道理实在难了一些。

她大伯就想让姜蜜帮着出出主意,指条路。看遣词用句他挺不好意思,也是为自家孙子,厚着脸皮也来求侄女。

姜蜜当了卫家媳妇,本来娘家那头大小事不用她参言,不过大伯写信来问,她能帮也愿意帮。可读书的事姜蜜说不好,当晚卫成回府,姜蜜拿着信给他看了。

“蜜娘你想帮吗?”

“只要不麻烦你,能帮就帮,挤时间为他们再做一套注解这种事我不同意。”

卫成笑道:“我也没那心思,其实要想拉拔一把不难,先让他学会认字,把基础打好,只要是真的肯读书,我回头帮着举荐一下。官学福利好,那地方轻易进不去,民间也有些不错的学馆,举人进士出了不少,去学馆用心读考个举人,中举之后左右得赴京应考,到时我点拨他看看。”

“那我就这么回,喂大伯他们吃颗定心丸也好,省得成日忧着那书,怕忧出病来。”

卫成挑眉:“这次你自己回信?”

“我试试看,我这一年学做账写的字不少,是不能跟你们读书人比,回封信总没问题。到时候告诉他们是我写的,家里总不会嫌弃字丑,想我原先目不识丁,嫁给你之后从头学的,都会写那么多字了。”

“蜜娘你字比砚台还规矩些,他人小拿不好笔,写出来又傻又大还没你中看。”要卫成说,他媳妇儿的字是还没写出风骨,好歹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就这笔字没准比她乡下兄弟要强。

姜狗子其实也不傻,就是那性子,贪吃贪玩拘不住的。

要说他有哪里好,大概就是胸无大志小富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