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还有人在闹,他们这几个胆子大,想着地方官一手遮天他们闹也闹不出个所以然,心一横,偷跑出来,说要请皇上给个公道。
挂田这个事,出身好的官员体会不到,卫成不同,他也算亲身经历过,可说深有感悟。当初就想到事情迟早会闹大,把自家的田地投给举人,让举人给个字据,这本来就不靠谱,起纠纷正常。
因着没去户部待过,具体的税收情况他不清楚,想来朝廷还没提出改革,要不是情况还能控制,就是商税收得不少,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征不上地税的尴尬。
按年头算,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事户部没上奏,皇上恐怕都不知情。纵使知情,也不会想到情况糟糕到什么地步。
能瞒这么多年,也是四境太平,虽然朝堂上风起云涌,到底没起战乱,征不上地税的危害暴露得不够充分。
作者有话要说: ovo
129、129
这十来人是带着字据来的, 怕路上损坏, 跑出来之前他们还削了竹筒,晒干之后将字据裹起来放竹筒里。将情况说明白之后, 他们小心翼翼呈上字据, 卫成看过答复说通政司只听民间诉说冤屈,不管断案,他跟着会向皇上奏明, 让前来申冤的把字据收好, 找地方安置下来,耐心等等。
这会儿天色已经不早,跟着都到下衙的时间,卫成没有匆匆进宫, 他琢磨着回府之后写本折子, 诉明案情, 赶明儿送进宫去皇上一看便知。
当天晚上,一家人围坐用饭时, 卫成提起这事, 说白日里有一群从外地偷跑上京来的,说他们在地方上蒙受了巨大冤屈, 衙门清闲了几日, 有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