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

换个人遇上这种娘早跳脚了,逼也得逼着她学规矩,学不好能放出来丢人?

卫成反正丁点也不受影响,该干嘛还是干嘛。

他觉得挺好。

他娘是奶奶辈儿的,在乡下好几十年,习惯和性情早养成了,做儿子的要是明着提出来说那样不好她兴许真会咬牙逼自己改。可要让一个人别做她自己这太难受了,住在京城就得变个人的话,她真不如回乡下待着。卫成没觉得乡下出身丢人,也没觉得有个乡下作风的亲娘会怎么碍着他,当官是看本事又不是看娘,娘就这样她自己痛快,别人看出她不好招惹还能少许多麻烦。

像这次,季翰林丢了天大的脸,以后绝不会给卫家送人。

他不会送,其他人估摸也不敢了。

看看金环,她是大管事亲自领去卫家的,领过去的时候嫩生生一人,虽然说模样不算出挑,她身段好,皮肤细嫩,人看着水灵。

这么个姑娘在卫家待了一段时间,送回来大管事差点没认出。怎么都看不出她曾经是做体面丫鬟的,从头到脚都写着绝望,双手粗糙了不少,一问就哭。

她起先一句话也不说,就只是抹眼泪,后来终于有了倾诉的欲/望,边吸鼻涕边说:“鸡不叫我就得起床来烧热水,生火做饭是我,收拾碗筷是我,涮夜壶的是我,给她家二爷搓屎尿布的还是我……好多活啊,每天做不完的活,我做了半天两条胳膊都不是自己的,又酸又疼想歇会儿老太太就要骂人。我找她家太太,太太一点儿同情心也没有……”

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她说了好多。要是头一回听见肯定同情,偏偏这事季翰林早知道了。人家老太太拿金环粗使就没瞒着人,早知道的事谁耐烦听她唠叨?

起先看她倒霉才忍着,后来忍不住了,就问:“只是这样怎么会被赶出来?”

一提到这,金环闭嘴了。

季翰林耐心彻底告罄:“算了,我安排人送你回去,这话你留着和太傅说。”

金环连哭声都停了,她直接扑到季翰林脚边:“救救我,大人您救救我。”

作者有话要说:  大姨妈来了,冬天来这个真难受tat

117、117

金环后来怎么样, 卫成不清楚, 只是在宫里走动的时候听说国丈的情况不容乐观,好像意识都不太清醒, 太医觉得哪怕仔细调养顶多也就三五年, 请皇上有个心理准备。

听说这事皇上啥感觉没有,皇后和她娘家急疯了。

先前国丈病倒他们就感觉天塌了,一旦国丈咽气, 阖府戴孝, 几个儿子得丁忧三年。皇帝要是急需用人倒是可以夺情起复,想也知道后族一定没这个命,等丁忧期满,回来官职早给人顶了, 只能后补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