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比老家那边干燥,夏天很晒。这阵子姜蜜都拘着砚台,至少中午那两个时辰不放他出去,早晚不太管他。

吴婆子怀念起老家的干稻草,他们原先都是拿稻草铺床,劈竹子编席,住城里头这些都得用买的,吴婆子花了点钱买了两床竹编凉席铺上,晚上这才好睡觉了。

满两岁之后,砚台就没再胖下去,现在看着还是比别家孩子结实,但有抽条儿的迹象,他每天吃不少可跑跑跳跳之后就是比原先瘦了。姜蜜把他这些变化看在眼中,觉得自己正在见证毛绒绒的胖鸡崽朝小公鸡蜕变的过程,她有次没忍住跟卫成咬耳朵,嘀咕着说了出来,卫成也过分,回头就写了篇文章,叫《养鸡说》。

姜蜜那文化水平还停留在三百千的层次上,字儿也不认识几个,她本来没看懂,结果卫成欠收拾,捧着《养鸡说》读了一遍,读完差点没进得去东厢的门。

作者有话要说:  ovo

75、075

在六月份的内院考核上, 卫成又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这次的排名情况乾元帝却没顾得上过问,近一个月, 京中关注的焦点是宫廷选秀。就目前的后妃人数让皇帝看来已经多到烦人, 他恨不得把新晋秀女全指给宗室,偏又不敢。

看这一个个的,不是太傅嫡孙女, 就是礼部尚书的亲侄女儿, 还有超品国公府的小姐,奉国将军府的小姐……皇帝当然知道宫里里头女人多了就不清净,可这些秀女他怎么敢随便指给宗室?斟酌着还是只能扔进后宫。

猛然选进来这么多出身高的,后宫原本的平衡被打破, 原先还只是暗流涌动, 这阵子表面看着都不平静了。早两届入宫的心里着急, 想要皇子傍身。新入宫的也急,变着法争宠。

乾元帝翻了一段时间的牌儿, 给诸位妃嫔娘家做了脸面, 准备收心回归朝堂。

这时传出天大的喜讯,中宫有孕了。

太医诊脉的结果是怀上大概三个月, 皇后瞒着想等这胎稳当一些再说, 被虞贵妃捅了出来。中宫有孕是大喜事, 包括皇后娘家以及乾元帝都很高兴,乾元帝以为皇后应该仔细养胎,宫中琐事可以暂时分给高位妃嫔, 让几位妃嫔相互监督,她就安心照看肚子里的孩子,少操些心。皇后不肯放权,她不信任众妃嫔,觉得会有人要害她。皇帝觉得把权力分出去反而能达到牵制的目的,谁掌权谁担责,出任何问题必有重罚,这样起了坏心也不敢轻举妄动。反而你将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中,累死自己不说,要害你的还是会找机会下手。

皇帝这么说,皇后也还是听不进去。

娘家人来劝,让皇后分清轻重缓急,平安诞下龙子才是要紧事,这时还紧紧攥住后宫大权不放传出来名声怕不好听,再说要管理一府都很熬人,莫说统御六宫,怀着龙嗣哪能动气哪能操心?

这样也还是没把皇后劝动,哪怕别人说的都有道理,皇后就是不敢,她觉得自己管着宫中大小事才能安心一些,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帝后也算年少夫妻,哪怕称不上有真情,平素互相尊重,这回却生了罅隙。

皇帝认为皇后是吃力不讨好,好言劝她反被驳了脸面。皇后觉得乾元帝不是真疼她腹中孩儿,她深感寒心……传出喜讯之后,宫里没高兴几时,气氛又古古怪怪的。乾元帝心中烦闷,跟前伺候的都提心吊胆,翰林院又一次受了波及。

卫成已经很习惯了,自古伴君如伴虎,做天子近臣体面大,危机也多。

这时候,卫成尚且想不到皇后怀孕还能福泽他们,直到熬过这年,到乾元十一年一月,皇后历经各种艰险终于还是在坤宁宫诞下一子,这孩子行二,起初被称作二殿下,他满月时乾元帝就颁下圣旨昭告全国,册封皇后所出的二皇子兴庆为太子,并颁下诸多恩典,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