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 / 2)

周蒙摇摇头:“不……阿节,你那时候还没出生……你不懂……”

周珑道:“阿节是不懂这些……可如今父皇重病,都不知还能不能在醒过来……皇兄,群臣都看着你呢……您若将此事按下,他们会怎么想?会觉得您畏怯陛下?还是认为您包庇谭氏?”

周蒙沉默下来。

晋昭道:“当年之事,依赵渭所言,是有人做了假证构陷明将军,也许谭大人并不知情,微臣今日所求,不过是想请殿下一道旨,让臣去问问谭大人,当年之事的一些细节。”

周蒙终于垂下肩来,他看着晋昭道:“明氏案至今已过十五年,赵氏罪名已定,你又何苦去将这些旧案翻出来,扰得所有人都不安宁。”

他不明白,依晋昭的年龄,应当连对当年之事都没听说过,为何非要费力去查此案。

晋昭抬起头,道:“殿下,臣是齐州景阳县生人,在臣的家乡不远处,有一座鹤山。年幼时臣曾去过那……那山上是郁郁葱葱,山脚处却是累累白骨……臣曾问过,那些人是谁?又为何葬在那处,他们说,那些是叛军……是大延之耻。”

“殿下去过鹤山吗?那的白骨层叠交错,比这宫殿还高上许多,五千军士,生无定所、死无归魂……杀死他们的甚至不是敌人的刀剑,而是曾经的同伴……”

“如今臣看着赵渭所书的一切,眼前便只能浮现那白骨青山。臣不敢想,若当年明氏一案有冤,那那些将士死前,该有多绝望……他们的亲人又该有多痛苦?臣不想往后将士们为朝廷拿起刀剑时,只能想起当年明家军的惨剧,更不想当年被解散的凌霄军旧部,毕生都活在那一案的阴影中。”

说道此处,晋昭起身叩首:“殿下……臣恳求您,重查当年明氏一案,便是不为了镇国公一家,也请为了我大延万千将士着想,严惩当年真凶,还将士们一颗军心。”

第86章 祈春回(2)我们早该见面了……

翌日,清晨的天空冰冷而沉静。

谭府檐头的冷霜凉得发白,更衬得府内宁静。

茶室内,谭屹跪坐在案几前,手边是一本摊开的奏疏,纸页微黄,想是有些年头。

他却没有去看,只手执茶拨挑弄茶则中的败叶。

门外青砖上忽有脚步声响起。

侍从垂首立在门外:“老爷,有客来访。”

谭屹手中动作仍旧不停,只道:“请进吧。”

门外侍从应声后便离开了,茶室又回归了死一般的寂静,只留下炉上水壶咕咚作响。

不知过了多久,石砖上又响起轻微的脚步声。

“吱呀”

门被推开,晋昭随着满庭的冷气走了进来:“谭相。”

谭屹似是对她的到来早有预料,提了温好的茶杯放到对面:“倒是许久未有人唤我谭相了。”

晋昭落座,顺着谭屹的话往下说:“您与林相皆是三省长官,自然担得起丞相之名。”

“丞相?”谭屹失笑,“林相三朝元老,又是出身名门,受宣帝遗恩,进可训诫天子、退可统领百官,自然能担得起这一个‘相’字。可我谭屹,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能成婚的宦官罢了。称我为相,那是对丞相的侮辱。”

晋昭道:“谭大人过谦了,林相固然德高望重,可您亦是国之栋梁。”

谭屹苦笑:“栋梁?我只怕在你眼里,我和我儿一样,都是大延的蛀虫。”

“下官不敢。”晋昭垂头拱手,掩下眸中不耐,直言道,“今日前来,是为与谭大人之约已成,付情与扶微,还请大人送回来。”

谭屹静了一瞬,道:“这我只怕不能答应你。这付情身系鉴宝楼一案,又与赵九成有联系,许多事,我还得再问问。至于另一位姑娘,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