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2 / 2)

吉安兄……”

他一一称呼众人表字。

众人皆高兴,不愧是案首呀,小小年纪聪慧异常,记忆更是非凡。

他们当初不过是淮州府一起参加院试,出成绩以后他们慕名拜访而已。

不曾想裴案首就记住他们了,虚怀若谷呀,一点都不骄傲。

阿年不习惯人家案首案首地称呼,便建议大家名字相称,他虽然还小,但是中了秀才以后就有表字了。

字是他请谢恒帮忙取的,怕人家说谢恒张狂对外都说是萧先生赐字。

反正萧先生也是他的先生,赐字也是理所当然的,没人怀疑。

众秀才从善如流,纷纷道:“子遐兄……”

虽然称呼裴案首的字,可还是要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毕竟他们还没熟到称兄道弟,不能叫人家弟,兄是尊称嘛,他们习惯了。

阿年:“……”

“子遐兄,我们原以为你会乘胜追击,与令尊一起参加秋闱和春闱,父子同科,成就一段佳话呢。”

去年裴鹤年同学的成绩太过耀眼,主持院试的提学官、淮州知府、同知、通判以及各县县令那都盯着呢。

虽然每次院试都有案首,可这个案首的含金量比以往的案首都高。

众人也都知道他和萧先生、谢家乃至国子监卫先生的关系,纷纷恭维“不愧是诸位大儒高徒,名不虚传”。

提学官大人在试了裴鹤年的学问以后,赞叹不止,觉得这孩子不但读书早慧,竟然于国计民生也有独特见解,浑然不似十三岁的孩子,即便很多十年苦读参加乡试会试的学子都没他那种见地。

不少读书人因为十几年如一日的读书,不事稼穑、不懂五谷,除了读书其他方面都稀松,被人戏称书呆子。

裴鹤年不是,他一点都不呆,相反他非常聪慧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油滑,有一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人分外真诚。

不少人猜如此优秀的人才是可以跳过岁考和科考直接参加今年乡试的,提学官大人肯定乐意,到时候父子同科也不失为一段佳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