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2 / 2)

以前利索了,龙庙镇徐大夫说是年轻时候使力太过,以前不觉得年纪大了毛病就发出来了,让他好好养着别再出大力气了。

陶氏就给他配了拐棍儿加一头温顺的毛驴,让他出门拄棍儿、骑驴。

高里正美滋滋道:“虽然我腿脚不利索,我心滚烫着呢。”他打量裴大伯手里拎着的玉米,夸道:“啧啧,瞅瞅这金黄的大棒子,真稀罕人呀。玉米大丰收,又能活多少人和牲口呢,阿宁和二郎功德无量呀。”

虽然地是农人种的,可农人祖祖辈辈都种地,到死也没个吃饱饭的日子,现在阿宁和二郎得皇帝青眼,又交好蔺老板、顾大人以及知府知县等大人们,得了这金贵的种子,还带着大家伙儿改进良种,让玉米长得更高,更抗旱,结更大的棒子。

玉米秸养更多牲畜,玉米养更多人,这不是功德无量是什么?

虽然玉米吃起来没有小麦粉香甜,可几个农民能吃得起小麦和大米?种麦子和水稻的农民吃的是杂豆高粱和小米,如今有玉米换着吃也挺好的。

玉米不像豆子那样容易涨肚,更好消化。

童大舅迫不及待地把手里的玉米往前送了送,打断高里正的骄傲,“高大哥,今年试验田的棒子收成比去年更好啊,比我们村种的也好一截,我想换新玉米种子来年种。”

高里正:“你不得问问王司正?”

现在王永管育种司了。

童大舅:“我换咱村里的,不用找他吧?”

裴大伯:“咱村今年收成都不错,好种子能有不少,尽够的。”

高里正就同意了,不过还是让人多尊重王永,虽然人家是太监,可人家现在是育种司司正,是做正事儿的官儿。

傍晚时分负责收割玉米的村民就开始一车车往育种司衙门前的空地上拉玉米,村里老人孩子也在这边儿剥玉米。

还有专人负责将男人们刨出来的玉米秸用牛车拉回来,一捆捆垛在空地上晾晒着。

大家早知道玉米秸是好东西,不但青绿的时候牲口爱吃,干了牲口也爱吃,牲口吃剩下的还能用来烧火、沤肥。

为了让牲口吃得细、吃得多、不浪费草料,他们还用铡刀将玉米秸铡碎。

现在老人孩子嘴里都能唠叨一句“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只要把草铡碎,不加精饲料牲口吃了也容易长膘。

反正自打种了玉米,豆腐村的牲口就养得更加膘肥体壮,家家户户也不用从嘴里抠粮食给牲口。

回家的路上高里正例行洗脑:“吃饭的时候多摸摸心口窝啊,想想谁让咱吃饱吃好的。”

“老憨,这好日子以前你可敢想?”

老憨笑得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却洗刷得挺白,“不敢想不敢想,七八年前儿我和老婆子守着三间破屋子还犯愁老三老四怕是要打光棍儿呢,不曾想现在不光老三老四娶了好媳妇儿,大孙儿也定亲啦。哈哈,这好日子,真是做梦一样呢。”

从前的困难户,现在也是外村争抢的香饽饽呢。

豆腐村的闺女小子,嫁娶都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