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都巴掌大。
阮荷花的侄女阮小鱼手巧,琢磨着用糖浆画画,阮荷花怕她祸祸糖浆,不许。
沈宁知道以后不但不阻止,还把阮小鱼好一个夸,让她只管试,画好了就给她涨工钱。
一时间阮小鱼几个小姑娘趴在糖果制作间,一人守着一个小炭炉专心致志地研究怎么画糖画儿呢。
沈宁也不打扰她们,对阮荷花道:“她们又勤快又手巧,有什么新点子只管试试,不要太拘着。”
阮荷花笑道:“我寻思这白糖多贵啊,做坏了太可惜。”
虽然做坏了可以回炉重融,但是天天烧着那糖也会变少吧?
沈宁只说没事儿,让她们只管练。
即便外面有好的手艺人她也没想请回来,坚持自家培养。
自己培养起来的,尤其自己村的和外面请来的肯定不一样。
就说裴云那边儿,从县里请的针线娘子和从村里带来的就差别很大。
虽然不排除村里跟着出来的有人会自恃与东家亲近,会排挤外面请来的,可大部分村里跟着出来的会更上心为东家考虑,觉得他们是一起的。
而且选人的时候就精挑细选,又把丑话说在头里,做不好、惹是生非就被赶回村里,他们反而更要强,都怕被赶回去丢人,至今没有太出格的。
迄今为止裴云从豆腐村选的针线娘,沈宁从村里选出来的作坊帮工,还没有一个是被赶回去的。
谁有不足的,身边人就会约束他,再有张氏、高里正等人管着,都专心做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