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太监和锦衣卫组成的三人教学小组如星星之火落入大庆王朝各处偏远的乡村。
这些地方穷困,没有什么大户,自然也没有多少阻碍势力。
若他们试图在繁华之地招募学生,就容易被当地书生、教书先生以及大户联合抵制。
即便他们教的只是识字,并不会教读书科举的学问,即便那些穷苦的孩子不花束脩只学识字,并不会走上科举仕途,可他们依然会被排挤针对,甚至被围剿、追杀。
幸亏一个小太监配备两个锦衣卫,人少,轻车简从容易转移,而锦衣卫们总归受过专业训练,遇到危险便火速调整计划。
他们果断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尤其那些远离城市的穷山村。
教会一个村子,他们就可以转战另外村子。
此时,他们也在除夕之夜尽自己所能庆祝新年。
遥祝皇帝陛下万岁千秋,希望大庆王朝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正月初一本家、本村互相拜年,道一声“新年好”。
豆腐村的人闲不住,过了初三就开始催沈宁开工赚钱。
满村男女老少都摩拳擦掌,眼神期盼,沈宁自然要满足他们啦。
正月初六作坊开工,沈宁和裴长青带着小珍珠和小鹤年去县里拜年。
裴长青特意去县衙拜访了曾大人、陆裕以及众位书吏。
陆裕告诉裴长青,钟典吏已经缉拿归案,钟主簿被连累不能再当主簿了,只能做普通书吏。
曾大人现在对裴长青越发亲切,不但留他吃饭,又送他一套自己注解的《大学》,还指点了他学问。
正月底。
这日裴长青正和小鹤年、陈琦比赛背书,沈宁和小珍珠当裁判。
正背书呢,外面隐约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很快有快马疾驰而来。
“阿宁、二郎,快去看看那些人是不是来找你们的?”大伯娘小跑着过来通知。
沈宁和裴长青等人赶紧出门去看,就见陆典史骑快马疾驰而来。
到了跟前,陆典史利索地翻身下马。
过个年,人家大吃大喝都胖了,他居然瘦了不少!
神情却是十分愉悦的,他哈哈笑着:“二郎、弟妹,快,预备香案,圣旨到!”
沈宁和裴长青都惊呆了,圣、圣旨到?
他们干什么了就圣旨到?
出门来查看的王永和冯彬看到,也激动得直攒拳头,喃喃道:“陛下终于……终于要把他们召回殿下身边了吗?”
他们是懂这个的,立刻回去找水嬷嬷和宫嬷嬷,让他们准备香案、红布等等。
裴母都没听明白,“什么剩纸?为啥还上香?”
水嬷嬷笑道:“恭喜大妹子,是皇帝陛下知道二郎和阿宁,给他们颁发圣旨呢。有了这圣旨,以后咱家就改换门庭啦,再也没有那不开眼的敢来敲诈勒索啦!”
“啊?”裴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以后被一股巨大的喜悦击中,这种感觉过于强烈,让她眼前直接一黑。
旁边宫嬷嬷预备着呢,立刻扶住裴母,掐人中。
裴母:“哎哟娘哎,列祖列宗,这是哪个坟头冒青烟儿了啊?他爷,他爷……”她又喊裴父。
有宫嬷嬷和水嬷嬷指点帮衬,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像模像样的香案,其实就是供桌盖上红布,摆上香炉,再点上三炷香。
张公公居然有一种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确切说是追故事连载看到原型的感觉。
最初他和皇帝听萧先生讲豆腐娘子一家的故事,后来看水嬷嬷宫嬷嬷写信讲,再后来还看顾千里写的,他们角度不同,侧重点不一样,却让他和皇帝都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