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1 / 2)

现在但凡读书的已经是百里挑一的聪慧人,记性好、观察力敏锐、理解力强,很多时候缺的就是悟性和名师了。

裴长青现在处于启蒙阶段,在小少爷看来就是背诵,没有别的捷径。

等他背差不多再开始讲解也不晚。

当然,背书也不是瞎背的,得有先生给断句。

他给裴长青整理的就是别人用过的、断过句的书,很方便。

裴长青对上三个孩子鼓励的眼神,握了握拳头,清清嗓子,“那我就从四书开始了。”

小少爷和小鹤年可贴心了,给他列了书籍表格,甚至清楚标记了每本书的章节、字数。

论语将近一万六千字,大学将近两千六百字,中庸将三千六百字,孟子三万八千多字。

他忍不住腹诽孟老爷子,你说你咋话恁多呢?

咋恁勤劳呢,还都记下来,少写点不行么?

三个孩子握拳给他打气,“爹/裴叔叔,加油哟。”

裴长青回房,找根发带缠在脑袋上,掏出纸笔开始列自己的背书计划,唰唰画好表格,填写内容。

写着写着他沉默了。

看看手里的炭笔,还得加上每日练书法的时间。

这年头先不说你学问如何,字是每个学生的脸面,没有一笔好字,县试就会被刷下去。

他静静地思索片刻,然后有了规划。

他不是想做书法家,只是想写一笔漂亮字而已,他的硬笔写得不错,书法有共通之初,软笔也可以的。

只要临摹到位,熟能生巧,印刷体都能写出来,更别说什么馆阁体。

而临摹是有技巧的,要抓住落笔、顿笔、转折、轻重、粗细等要点,多加练习,就可以短时间写出漂亮的字。

看小鹤年就知道,他纯粹就是手稳加临摹。

如今家里不缺文房四宝,裴长青翻出沈宁给他准备的一套,又盛来清水,开始一边回忆前世那位书法协会会长讲述的要领,一边模仿对方开笔的神态和动作。

捻笔头、除浮毛、洗笔头,去掉多余的胶质,最后将笔头一点点捋顺,轻轻挤掉多余水分,悬挂晾干。

他做的不疾不徐,一个个动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慢慢地,心也就平静下来,不再急躁焦虑。

盖房子要耐心细致,先打地基,再砌墙,一点点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读书也是,他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天把所有书背完,一天把书法练好。

要平心静气,慢慢来。

他看了一会儿书,又开始磨墨。

磨墨也是有要领的,会长说过墨锭垂直打圈儿,指按推用力,力道适中,快慢适中,水不宜多,墨浓度要适中,以及如何保存墨锭、如何清理砚台等等。

说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人都要爱护自己的书写工具。

把这些想一遍,裴长青基本就心中有数。

等笔头晾到可以写字,他提笔蘸墨,在纸张上端用工整的楷书写下:学习打卡表。

写完欣赏一番,字还是不错的。

看着看着就不对劲了,学习二字有繁体吧?

算了,涂抹难看,另写浪费纸张,先打卡完这张再说吧。

他管裴母要了几粒米饭把打卡表粘在西山墙上。

沈宁从作坊那边儿回来,站在裴长青旁边参观一下,点头,夸道:“写得真好看。”

在书肆见多了漂亮字且对书法有初步认知的小鹤年:“……”

他和小少爷默默对视一眼,他爹是不是写错字了?

小少爷微微颔首,伸出两根手指,学习打卡表有俩错字。

不过他觉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