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童陶几人压根儿就没有背叛他另起炉灶或者另奔他人的想法,他们是一门心思跟着他的。
废话啊,上哪里去找这么能耐的工头儿?
教手艺、管吃住、不打骂、做不完的活儿赚不完的钱,也没外人来欺负。
看看那俩县城工匠就知道了。
那俩人不知道多羡慕他们,多想一直跟着裴长青干活儿呢。
再看城北院儿里的作坊,都是豆腐村的,女人、男孩子、女孩子都跟着出来赚钱!
他们好好干,回头自己家婆娘、孩子是不是也能跟着干活赚钱?
他们只会想怎么才能全家跟着裴二郎和沈老板赚钱。
傻子才有小心思。
吃饱喝足时间也不早了,为了不触犯宵禁时间,裴长青提议回了。
黄典吏两人在门口与裴长青依依惜别,“裴二郎,回家别老实猫着,过几天再来呀,你们村离咱县里也不远。”
他们发现裴二郎待人特别真诚,非常博人好感,跟他交往一段时间都觉得他是自己人。
裴长青笑道:“来,肯定来,回头还得来请教大家学问呢。黄典吏的论语讲得好,陈典吏大学讲得透,让我获益良多,只是我才开始读书,诸多问题还不明白,得自己多钻研些时日。”
两人被恭维得很高兴,纷纷说回家翻翻,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心得笔记送他看看,希望对他读书有帮助。
黄典吏和陈典吏走后,崔书吏谢炜和秦书吏三人跟裴长青几人走了一段。
他们现在已经下意识把裴长青当自己额外的老板了,都不是合作人。
三人以前被钟典吏打压,郁郁不得志,又没正经俸禄,外快也少,除了崔书吏另外俩人日子过得相当艰苦。
现在跟裴长青合作变形餐桌、炕柜、炕桌以及圆角柜等家具,不贪腐不违法,清清白白就赚钱了。
还是靠本事赚的,这如何不让他们欢喜?
偏生人家裴二郎做得到位,还能让陆典史回护他们不被钟主簿刁难,这就很厉害。
谢炜虽然是小谢庄的,可并非嫡系,而是五服之外的,除了能去族学读书自然沾不上别的光。
他家贫,读书又花费不少,家里还有兄弟姊妹,在跟着裴长青做活儿之前他数月不回家一次。
就为了节省路费,把赚来的钱捎回家给爹娘。
这会儿虽然没一下子赚很多,却有盼头儿,每个月能额外拿一两半到三两银。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裴长青再三让他们回,他们才结伴儿回县衙吏舍去。
童陶等人今晚上真是看麻了,裴二郎的能耐一直在刷新他们的认知。
你以为他就会盘炕,他还会做家具,你以为他和老板们关系好,他还能搭上县衙。
给他们县衙都不敢进,县衙书吏都是官老爷。
就高里正去县衙都战战兢兢,对县衙的胥吏、衙役们都得恭恭敬敬地捧着,可裴二郎呢?
那些胥吏捧着他!
你就说厉不厉害吧。
瞅着崔书吏几个对裴二郎仿佛对上官的态度,他们几个真是开了眼界。
忍不住扪心自问,他们是不是对裴二郎太随意了?
总以兄弟相称,他们是不是太高攀了?
不等他们琢磨着怎么捧捧裴长青呢,裴长青却道:“天儿冷了,过几日会更冷,明儿开始你们每人涨五十文的低温施工费。”
镇上的自然也有。
什么?
众人惊呆了。
低温施工费?
裴二郎竟然还能说出这样新鲜的词儿!
等等,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