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1 / 2)

起因是萧先生跟皇帝提出改革算筹为算珠,在账目中改革数字为符号,方便书写。

把复杂的算筹改为简单的算珠大家都不反对,还兴致勃勃地一起钻研。

把一连串一二三,壹贰弎改为123,大部分人也愿意接受,尤其户部、工部,整日算账的部门很愿意改革。

用数字符号来记账,不但节省纸张、时间,而且一目了然,方便算账,能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

但是在书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分歧,改革派觉得账目改为数字,竖着写就不方便,看起来也不一目了然,横着写就方便很多。

反对派觉得千年习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法度不能随意更改。

改革派觉得写文章、策论等依然竖着,账目完全可以横着,反正现在又不用竹简,都是书册,横写账目有何问题?

报账的时候依然可以竖写,不耽误上官们阅读啊。

最后还是萧先生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依然竖写,但是账目数字可以横写在其中,用稍微细的笔书写即可。

皇帝拍板采纳了萧先生的建议,内阁通过,六部吏员学习并试行。

只是0-10这么11个数字,六部吏员至少举人出身,很多还是同进士、进士,那学习能力自然不是虚的,看一看就能记住,明白其中的原理以后所有账目都可以用此表示。

更何况萧先生提到的加减、乘除、小数点、负数,这些算学里都有对应的概念。

之后萧先生提议,皇帝同意,着内阁主持,户部工部执行,翰林院、国子监等抽调人手参与,专门成立一个算学司,研究算珠规则。

若是研究明白,以后就能用一个算珠器来计算账目,再不用一大桶算筹了。

不过直到她们南下,好像也还没研究明白?

张公公幸灾乐祸地说还是萧先生会治那些老头子,让他们去研究算珠,就没空烦陛下。

更没空骂他了!

水嬷嬷和宫嬷嬷不太懂这些,但是在乡下看到这个还是很激动的。

是小少爷教的吧?

毕竟萧先生会的,肯定会教给学生。

下课休息时间,水嬷嬷和宫嬷嬷还意犹未尽,忍不住问谭秀算学还学了什么。

谭秀儿:“学会数字就学加减法,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个十百千万,还要学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什么的,我还在学加减法呢。”

水嬷嬷试探道:“学算珠不?”

谭秀儿:“算珠?你说的是算盘吗?学呀,就是现在还学不到那么远,阿年和阿恒会。”

水嬷嬷惊讶,“他们会?”

算学司还没琢磨明白呢。

至于算珠还是算盘还是珠算的,她也不是很清楚。

虽然小少爷和小鹤年还在研究阶段,可谭秀儿瞅着他们时常围着那个大珠算器噼里啪啦拨弄,就觉得很厉害。

在她眼里阿恒阿年不是俩孩子,那是俩天才!

比很多大人还厉害的天才,那自然会了。

她回答得骄傲又肯定,“会啊,当然会!”

水嬷嬷和宫嬷嬷惊呆了。

这……不可思议!

宫嬷嬷回顾一下,好像是在沈娘子屋里看到一个算珠架子?

立式的,分上下两排,中间插着一根根棍子,上面和下面都穿着几颗珠子。

她没见过户部做出来的什么样子,估计和这个差不多?

大课间的时候谭秀就邀请水嬷嬷和宫嬷嬷去屋里找裴母聊聊天。

陈玉箫也不必一直学,她还要学做针线呢。

裴母也没闲着,她现在得空就纳鞋底,不做裴云那么复杂的,就做正常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