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1 / 2)

他得让先生想办法改改国子监的厕所,这样等他和阿年长大了,去国子监读书也不至于那么遭罪。

他以前去过一次国子监,听着好听,其实有些地方也破破烂烂的。

聚文学堂就不用提了,提也跟珠算、拼音一样,甚至会招致更强烈的反对和失望你堂堂谢家七公子,你为什么整天不务正业,现在还琢磨上农事、便溺之事儿了,堕落,堕落!

算了,让他们臭着吧。

第91章 皇帝和先生 皇帝喜欢听故事

屋里沈宁和裴母一个煎五花肉,一个炸锅包肉。

沈宁把锅包肉复炸一遍,控油,然后调糖醋汁儿,再起锅把锅包肉过一遍料汁,然后撒上切得细细的葱丝姜丝。

裴母也煎好五花肉,一半放在盘子里蘸椒盐料吃,一半用来包煎饼果子。

沈宁让宝儿去喊姐姐们回来吃肉肉。

屋里屋外都是又香又甜的气息,不用宝儿叫小鹤年他们就回来了。

沈宁让阿年他们上炕吃。

她又拿剪刀剪了一些锅包肉和五花肉,再拌上腌白菜、萝卜,然后让裴母煎一个大煎饼,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堆放在大木盘里。

她去草棚里给孩子们下课,让他们也来吃几口。

小孩子们在这里学识字,沈宁发现有俩孩子会捡榆木花子往嘴里塞,就拿煎饼和卤素鸡给孩子们吃。

家里做素鸡呢,每日总会有些次品,她都卤起来,干活儿的和孩子们谁饿了就吃两串。

小孩子们不肯主动吃,都说吃饱饭的,沈宁就给他们发。

这么一发,她发现有俩小孩子吃得狼吞虎咽,显然饿得很。

按理说,现在村里人家没那么穷,不至于给孩子饿成这样。

豆渣总能吃饱吧?

她问问二蛋那俩孩子是谁家的,才知道怎么回事。

二蛋跟这些孩子非常熟,谁是谁家的都清楚。

那俩孩子一个叫锁头,爹娘都是亲的,也没听他说吃不饱,就是饿得快。

沈宁就怀疑锁头肚子里有虫,特意跟锁头娘说一声,让她去镇上医馆抓包药给孩子打打。

果然,吃了药锁头饭量就正常了。

锁头娘感激得不行,逢人就说豆腐娘子厉害,还懂医术啥的,又让别家饭量大却面黄肌瘦的孩子赶紧吃药打虫。

最近村里孩子大部分都吃药了。

另外一个孩子叫蒜苗,他堂哥就是蒜头,顶馋的那个孩子,不过蒜头大点要在家推磨,捞不着脱产学习。

蒜苗家并不困难,但是他娘喜欢占小便宜,觉得不占便宜就是吃亏。

她属于那种从你家门前走,不拿点东西也得薅把草或者捡块土坷垃才甘心,否则就是吃亏了。

她听说豆腐娘子让村里人免费跟阿年学识字,就让不能干活儿的七岁蒜苗过来。

她也尊重豆腐娘子,但是豆腐娘子往常对她来说像一个符号,一旦和她发生具体联系,就算庙里的泥胎菩萨她都要抠点金粉走,何况一个豆腐娘子?

送豆腐啥的她占不到便宜,可难受呢。

她就问蒜苗:“豆腐娘子给不给你们吃东西啊?”

蒜苗还小,不会撒谎,就说给吃煎饼和素鸡。

她越发觉得占了大便宜,很爽,每天都给孩子少吃几口,让他到豆腐娘子家蹭吃的。

当然满村也没两个这样的家长,绝大部分家长都感激豆腐娘子让阿年教孩子们识字,自家不给束脩,哪里还好意思吃人家的东西?

为了不让孩子嘴馋,她们特意给孩子吃饱饱的,临走口袋里塞上煎饼和豆腐干啥的,馋了啃两口。

沈宁知道以后也没找蒜苗他娘说什么